[实用新型]高压共轨系统用挺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9318.1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1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熊长国;褚黎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9/44 | 分类号: | F02M59/44;F02M59/10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侯懋琪;侯春乐 |
地址: | 4000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系统 用挺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共轨供油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高压共轨系统用挺柱。
背景技术
随着高压共轨供油技术的发展,发动机要求的柴油压力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柱塞传动结构采用凸轮来驱动滚轮机构,再由滚轮机构带动柱塞往复运动;由于凸轮与滚轮之间为线接触,其接触应力较大,随着柴油压力的提升,凸轮与滚轮之间的接触应力会进一步的显著提高,导致凸轮和滚轮之间的接触部会快速磨损,影响柱塞传动结构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了一种高压共轨系统用柱塞传动结构(此方案已另案申请),该结构采用偏心凸轮来传动一滑套在周向方向上平动,滑套上端面为平面且滑套上端面与挺柱下端面接触,滑套平动时,通过其上端面的限位作用来驱动挺柱上下往复运动;采用此方案后,滑套与挺柱之间的接触方式由原来的线接触变为了面接触,不仅能可靠地传递应力,而且由于接触面积较大、应力较为分散,能明显提高结构体的抗磨损能力,同时,该结构的曲率半径较大,滑套与偏心凸轮之间的应力也相对较小。
发明人在对前述方案进行验证实验时发现,虽然前述方案具备相应的优点,但由于滑套和挺柱之间始终因应力作用而紧贴在一起,润滑油难以进入滑套和挺柱之间的接触区域,热量在接触区域堆积后会导致结构体运动不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压共轨系统用挺柱,其结构为:所述挺柱为柱状结构体,挺柱内同轴设置有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柱塞安装腔,挺柱下端面中部设置有球面凹槽,球面凹槽边沿与挺柱下端面边沿之间通过锥面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设置了球面凹槽后,挺柱与滑套的接触区域为一圆圈,挺柱运动至下行最大行程位置处时,挺柱上受到的轴向应力较小,此时,润滑油就能通过圆圈上的缝隙进入球面凹槽内,从而降低接触部的温度并起到润滑作用,当挺柱运动至上行最大行程位置处时,此时挺柱上受到的轴向应力较大,球面凹槽周围的结构体就会发生形变,从而将球面凹槽内的润滑油向外挤出,热量也被随之带走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挺柱,该挺柱能够适应新的柱塞传动结构的需求,改善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各个标记所对应的名称分别为:挺柱1、柱塞安装腔1-1、球面凹槽1-2、泵体2、偏心凸轮3、滑套4、柱塞5。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压共轨系统用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柱1为柱状结构体,挺柱1内同轴设置有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柱塞安装腔1-1,挺柱1下端面中部设置有球面凹槽1-2,球面凹槽1-2边沿与挺柱1下端面边沿之间通过锥面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93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射式蒸汽循环节能粉机
- 下一篇:一种赛鸽的综合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