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相变蓄热箱耦合散热管排的供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1083.X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1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斯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斯涵 |
主分类号: | F24D13/04 | 分类号: | F24D13/04;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 32250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22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变 蓄热 耦合 散热 供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相变蓄热箱耦合散热管排的供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家用供暖和制冷设备,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资源与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保证舒适,健康要求的同时,如何有效且合理地分配利用资源,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成为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冬季,人们使用的供暖取暖设备,主要是电热取暖,包括空调,水暖散热器,电热油订,电热石英管取暖器,碳纤维浴霸,电加热陶瓷发热取暖器,但是这些供暖设备都是采用电取暖,且耗电量大,成本供暖不够理想;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国家都存在供电网的峰谷差过大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电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更是影响了电热供暖设备的有效发展,加之现有空调供暖耗电量大,生产制造成本高,在安装和实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外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向环境转移大量热量;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综上所述现有家用供暖设备使用时耗电量大,部分电器供暖装置是在整体电网负荷达到峰值时,取暖时间与电加热时间同时,这样会加剧电力网负荷峰谷差过大的问题,还有一些加热产品不符合安全健康低碳的要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一种相变蓄热箱耦合散热管排的供暖装置;具备储热性能好,供暖迅速,成本供暖效果好,合理用电和无污染等优点,更符合峰谷电价的要求,使用方便,经济环保。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相变蓄热箱耦合散热管排的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变蓄热供暖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相变蓄热供暖组件包括取暖器壳体、相变蓄热箱、相变介质、加热器、散热管排、联动阀门、格栅辐射板以及排风扇;所述相变蓄热箱固定安装在所述取暖器壳体内,在所述相变蓄热箱内填充满所述相变介质,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相变蓄热箱内用于加热所述相变介质;所述散热管排设置在所述相变蓄热箱上端且与所述相变蓄热箱通过所述联动阀门连接,在所述散热管排的后端设置所述格栅辐射板和排风扇;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温控开关以及时间继电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相变蓄热箱内用于测量所述相变蓄热箱的温度,所述控制器比较传感器获取的温度和设定的温度值控制所述温控开关打开或关闭所述加热器,所述控制器根据对所述时间继电器进行时间设定用于定时开启所述加热器。
在所述散热管排的散热管表面设置有散热管肋片。
所述加热器为陶瓷加热棒。
所述相变介质为纯铝基粒子。
所述联动阀门包括阀门壳体、阀芯以及轴杆,在所述的阀门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相变蓄热箱连通的进气口和与所述散热管排连通的出气口,在所述阀芯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导通的通孔,所述阀芯固定在所述轴杆上并在所述轴杆的转动作用下实现阀芯通孔与所述阀座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导通或关闭。
在所述相变蓄热箱的一侧设置有联动阀门开关手柄,该联动阀门开关手柄与所述轴杆固定。
所述格栅辐射板设有多凹弧面,在凹形弧面与凹形弧面之间设置有通风槽口。
在所述取暖器前面板装有筛网式防护罩。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供暖装置优点在于具备蓄热,储热性能好,供暖迅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电合理和无污染等优点;系统通过智能控制装置可以实现整个供暖过程和日常维护智能化。
2、本实用新型的相变蓄热箱耦合散热管排的取暖器,属于间接供暖,安全系数高,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一台柜体,无需安装水管道和气管道。
3、本实用新型系统采用高效蓄热的金属铝基粒子为蓄热介质,通过陶瓷电加热棒利用峰谷电价,先给相变蓄热箱的相变蓄热材料蓄热,将蓄热介质加热到最佳蓄热值,然后再把蓄的热通过联动阀门放出,再经排风扇和辐射板将放出的热量输送到室内,从而实现供暖;这样不仅可以调节电网负荷的峰谷差,还可以采用峰谷期电价计算,可节约运行成本,经济环保,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所述该取暖器供暖及时,随开随热,使用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中相变蓄热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系统中相变蓄热箱的侧面剖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系统中格栅辐射板的正面主视图,图3(B)为格栅辐射板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斯涵,未经杨斯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10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