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动物医学实验用血管灌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2679.1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55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倪红霞;张冰;刘楠楠;陈立梅;张雷;张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00 | 分类号: | A61M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神州华茂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11358 | 代理人: | 吴照幸 |
地址: | 13201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动物 医学 实验 血管 灌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医学实验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型动物医学实验用血管灌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器官血管的灌注,研究人员一般采用注射器、连接管、注射针头,连接管用于连接注射器、注射针头,注射器包括有活塞手柄、活塞管、与连接管连接的连接头部,通过人工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手柄,注射器内的注射液经连接管流入注射针头中实现对动物血管的输液操作。
随着基础科研的不断加大及深入,对动物实验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不仅仅局限在小动物的解剖等工作上,随着研究的深入,血管灌注在一定程度上对医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人体上采用血管灌注,一方面涉及伦理问题,另一方面考虑到危险、成本等因素,均制约着实验研究进度,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动物的血管进行灌注,以替代人体的研究。但是血管灌注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求灌注液配比,又要求设备及操作技术。
中国专利号“201420073937.7”,公开了一种医学实验动物的血管灌注装置,其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在灌注过程中温度下降,导致灌注液达不到要求发生凝固或粘稠等现象的发生;该血管灌注装置的空压泵可以通过其调节压力大小从而代替过去人工由注射器进行推注,避免推注压力不均衡和容量不足等问题;三通阀门的使用,即可保证正常的灌注,同时又能满足在灌注过程中的药业的加入;采用的磨砂针头能够保证用血管夹夹住针头时不至压力增大而发生滑出。其不足之处在于:其智能化程度低,注射精度低,不能实现实时监控灌注过程,无法及时处置灌注过程中的意外,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智能化程度高,能够提高注射精度,保证注射质量,同时能够监控注射过程,防止发生意外,提高了动物医学实验血管灌注的成功率,实用性强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型动物医学实验用血管灌注装置,主要包括恒温器、带有刻度的容积桶、注射微泵、注射器以及注射针头,带有刻度的容积桶设置在恒温器上,带有刻度的容积桶与注射微泵通过输送管连通,注射微泵内设置控制模块,注射器设置在注射微泵一侧,注射器通过灌注管与注射针头连接。
作为优选,控制模块主要包括显示屏、声音报警装置、微处理器以及扫描头,扫描头包括紫外发射管和红光接收管,微处理器连接扫描头,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电源模块,微处理器分别连接显示屏、声音报警装置、数据存储模块、电源模块。
作为优选,注射器一侧设有条形码,条形码设置在扫描头正对位置。
作为优选,显示屏上还设有显示模组,显示模组主要包括输液运行状态显示模块、输液速度显示模块、输液温度显示模块、输液时间显示模块。
作为优选,注射针头为钝头针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智能化程度高,采用注射微泵内设控制模块,能够提高注射精度,保证注射质量。
(2)本实用新型在之前的基础上设置声音报警装置、输液运行状态显示模块、输液速度显示模块、输液温度显示模块、输液时间显示模块,能够监控注射过程,防止发生意外,提高了动物医学实验血管灌注的成功率。
(3)本实用新型在之前的基础上增加注射器、并且在注射器上设置条形码,通过扫描条形码来识别注射器的真伪、尺寸等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连接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微泵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各模块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智能型动物医学实验用血管灌注装置,主要包括恒温器1、带有刻度的容积桶2、注射微泵3、注射器4以及注射针头5,带有刻度的容积桶2设置在恒温器1上,带有刻度的容积桶2与注射微泵3通过输送管6连通,注射微泵3内设置控制模块7,注射器4设置在注射微泵3一侧,注射器4通过灌注管8与注射针头5连接,注射针头5为钝头针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华大学,未经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26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