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铸热送辊道钢坯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2850.9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5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崔维力;杨柳;王洋;王志刚;张瑜;张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28 | 分类号: | B22D11/128;B22D11/2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刘伟 |
地址: | 067102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铸热送辊道 钢坯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铸钢坯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铸热送辊道钢坯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钢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降低钢铁生产成本尤为重要,而连铸钢坯热送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实现钢坯的自动热送,不仅能降低能耗,而且能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原120吨连铸辊道热送过程中,利用对射光栅检测有坯信号,实现钢坯的自动热送。自动热送钢坯的关键是辊道上有无钢坯的准确检测,然而,热送时钢坯的温度高,再加上热送隧道内通风不畅,温度极高,对射光栅极在高温环境中极易损坏,损坏后无法判断辊道上有无钢坯,不能实现自动热送钢坯,影响生产,而且为了确保实现自动热送,需要频繁的更换元件,备件消耗量提高,而且,作业次数增多,对维护人员的安全也存在隐患,因此开发设计一种使用寿命长,能够耐高温的检测装置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铸热送辊道钢坯检测装置,采用纯机械结构的触发装置和反馈装置,能够在高温环境中长期使用,同时与其配套安装直线位移传感器,将检测信号传递给PLC进行判断,提高检测精度,确保正常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铸热送辊道钢坯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在热送辊道上的触发装置、反馈装置和PLC,所述反馈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热送辊道两侧的两套支架、水平安装在两套支架顶部的绝缘板、螺旋弹簧和固定安装在一侧绝缘板顶面上的传感器,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与传感器活动端连接,其另外一端与安装在热送辊道另一侧支架上的绝缘板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PLC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触发装置顶端与螺旋弹簧中部相接触,其下端位于热送辊道正上方。
所述触发装置包括两端固定安装在两侧支架中部的固定杆、套装在固定杆中部的套筒和固定安装在套筒侧壁上的触发杆和撞杆,所述触发杆和撞杆相对于套筒轴线呈轴对称结构、且两者轴线重合,所述撞杆向下安装,触发杆向上安装,触发杆上端与反馈装置的螺旋弹簧接触,所述撞杆下端与热送辊道之间的距离小于钢坯厚度。
所述触发杆中部设置接地端。
所述传感器为直线位移传感器,所述直线位移传感器水平固定安装在绝缘板顶面上,且其触头移动方向与螺旋弹簧延伸方向一致,螺旋弹簧端部与直线位移传感器的触头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纯机械结构的触发装置与反馈装置,触发装置的撞杆安装在热送辊道正上方,触发杆与撞杆通过套筒与固定杆连接,当有钢坯通过时,钢坯撞上撞杆,撞杆带动套筒旋转,同时,触发杆随着套筒摆动,触发杆摆动过程中拨动螺旋弹簧,螺旋弹簧拉动直线位移传感器的触头,直线位移传感器将数据传递给PLC,从而判断出有无钢坯通过,纯机械的钢制结构能够在高温环境中正常工作,具有高稳定性,使用寿命长,降低备件数量和更换频率,确保正常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触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反馈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触发杆;2、撞杆;3、固定杆;4、接地端;5、支架;6、绝缘板;7、螺旋弹簧;8、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未经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28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