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护理用吸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3529.2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2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神州华茂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11358 | 代理人: | 吴照幸 |
地址: | 13201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护理 用吸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护理用吸痰器。
背景技术:
吸痰器,主要对伤病员进行常规吸痰、气管切开等处理,一般为电动式。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吸引力大、结构紧凑、便于携带、成本低、坚固耐用等特点。吸痰器是专为病患者作吸痰引流而设计的,它能减轻病人,特别是急救病人,痰阻塞的痛苦,使用本器械,能迅速吸出浓痰,粘液,起到转危为安的作用。可供手术室、急诊室、重病房监护室及一般病房作吸引之用。吸痰器是抢救病人时必备的医疗装置,在急、重、危病人抢救时若不及时清理呼吸道,将口腔咽喉部的痰、液体或其他半流状的异物吸出,则病人将被阻塞无法呼吸而死亡。
现有的负压吸痰器的储痰瓶只用作储痰,若负压吸力过大,很容易将痰液吸入至吸引管中,阻塞吸引管,导致吸引过程中断,给病人增加了痛苦,现有的负压机一般直接通过电源线连接插头,若在病房使用时,插头不够用,再去找插座用,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量,现有的吸痰管插入前将吸痰管在水中润一下,能够减小插入过程中的摩擦力,该方法容易感染吸痰管,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原理简单、使用方便,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能够防止吸入瓶的痰液返吸进吸引软管中,保证吸痰器不间断畅通,提高吸痰效率的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护理用吸痰器,主要包括负压机、负压缓冲袋、储痰瓶以及雾化器,负压机一端连接蓄电池,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负压缓冲袋,负压缓冲袋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吸引软管一端,吸引软管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管连接储痰瓶,储痰瓶通过第四连接管连接吸痰管,雾化器通过第五连接管连接吸痰管,吸痰管上设有第一阀门。
作为优选,储痰瓶由瓶体、过滤筒、密封盖组成,瓶体内部套装着高度与瓶体高度相同的外径与瓶口内径相适应的筒壁设有筛孔的过滤筒,瓶口外部螺纹密封连接着盖面中心设有吸痰管的密封盖,密封盖左侧连接着第三连接管,瓶口下方的瓶体上连接固定着与瓶体内腔相通的排液管,排液管上设有第二阀门。
作为优选,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分别通过O型密封圈连接负压缓冲袋。
作为优选,吸痰管管口内壁设有多个吸痰口,吸痰口设置在第五连接管的右侧。
作为优选,负压机上设有开关按钮、调节旋钮以及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储痰瓶设计新颖,能够防止吸入瓶的痰液返吸进吸引软管中,阻塞吸引软管,保证吸痰器不间断畅通,提高吸痰效率。
(2)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基础上增加蓄电池,能够解决插座不够用的弊端,能够随时启动负压吸痰器。
(3)本实用新型在吸痰管口连接雾化器,同时在吸痰管口内壁设置多个吸痰口,在吸痰之前,先打开雾化器,将吸痰管和病人喉咙处雾化润湿,能够稀释痰液的同时,减小了插入过程的摩擦力,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吸痰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连接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储痰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护理用吸痰器,主要包括负压机1、负压缓冲袋2、储痰瓶3以及雾化器4,负压机1上设有开关按钮、调节旋钮以及显示屏,所述负压机1一端连接蓄电池5,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基础上增加蓄电池,能够解决插座不够用的弊端,能够随时启动负压吸痰器,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6连接所述负压缓冲袋2,所述负压缓冲袋2通过第二连接管7连接吸引软管8一端,第一连接管6、所述第二连接管7分别通过O型密封圈20连接所述负压缓冲袋2,采用O型密封圈20,能够增强负压缓冲袋2的密封性能,所述吸引软管8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管9连接所述储痰瓶3,所述储痰瓶3通过第四连接管10连接吸痰管11,所述雾化器4通过第五连接管12连接吸痰管11,所述吸痰管11上设有第一阀门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华大学,未经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35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