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气多元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4467.7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3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黄日晖;何亮;温建军;邹新侠;杜安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跨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路宁 |
地址: | 401123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尾气 多元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多元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主要是三元催化器。三元催化器是将贵重金属铂、钯、铑作为催化剂沉积在惰性载体蜂窝状结构的多孔陶瓷上,使单位体积有足够的表面积,机动车发动机的排气从进气管进入,与外壳内的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排气中有害成分,然后从排气管排出。三元催化器虽然有一定的降低排气中有害成分的效果,但是,它也有一些固有弱点,如,低温下不起净化作用,(<350℃);高温下(>850℃)又会熔化;此外还有新的重金属污染,且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降低;若遇含铅燃料,三元催化器会中毒失效,根本谈不上对PM2.5的消除净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汽车尾气净化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汽车尾气净化技术装置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汽车尾气多元净化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尾气多元净化装置,含有外壳、进气管、出气管,其包括:所述外壳内部沿轴向设置多元净化基片,所述多元净化基片与外壳内部圆心为轴螺旋环绕,所述外壳一端安装在发动机的排气管,所述外壳另一端安装在出气管,所述多元净化基片成棱角形均匀排布在外壳内部轴向。
所述的汽车尾气多元净化装置,优选的,所述基片表面进行粗糙度处理,形成横向和纵向的基片棱角形凹槽。
所述的汽车尾气多元净化装置,优选的,所述基片包括三组合金基片,每组合金基片相位差120度。
所述的汽车尾气多元净化装置,优选的,所述基片凹槽为棱形波浪带条状。
所述的汽车尾气多元净化装置,优选的,所述螺旋环绕形状为阿基米德螺旋状。
所述的汽车尾气多元净化装置,优选的,所述基片填充进入外壳内部,直至充满。
所述的汽车尾气多元净化装置,优选的,所述基片为铁铬铝金属毡或铁铬钛合金薄片成型。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多元净化装置比重小,铁铬铝合金的比重比镍铬合金小,这意味着制作同等的元件时用铁铬铝比用镍更省材料。电阻率高,抗硫性能好,对含硫气氛及表面受含硫物质污染时铁铬铝有很好的耐蚀性,而镍铬则会受到严重的侵蚀。价格便宜,铁铬铝由于不含较稀缺的镍,故价格比镍铬便宜得多。高温强度高,高温使用时不易变形,元件的布置选择余地大。可塑性好,发热元件使用比较可靠,损坏后也便于维修。发射率高,充分氧化后的镍铬合金辐射率比铁铬铝合金高,因此,当表面负荷相同的时候,镍铬合金元件的温度要比铁铬铝略低一些。而且铁铬钛合金基片无磁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元净化装置基片旋转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元净化装置基片旋转工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元净化装置基片切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跨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跨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44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