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客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4639.0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8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叶明;吴信晴;何晨;李武;刘飞;李奥运;蒋全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梁美珠;金凯 |
地址: | 23005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客车 发动机 悬置 软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
背景技术
客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是客车发动机必用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减小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车架上,增强整车舒适性。现有的客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虽然具有一定的隔震效果,但是长时间使用后橡胶块容易脱落,而且其结构和制造工艺均较为复杂,增加了客车发动机后悬置胶垫的制造成本,并且由于体积较大,在安装到发动机与车架连接时会占用较大的发动机仓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该后悬置软垫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不仅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还具有不易脱落、结构及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体积小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客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支架、缓冲橡胶块和安装底座。
所述上支架为开口向下的U型槽,且该U型槽的顶部分别设有安装螺栓和定位销。
所述安装底座包括中间连接部和对称设置在中间连接部左右两端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中间连接部上开设有若干个托架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中间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与中间连接部的夹角均为钝角。
所述缓冲橡胶块,其中上部位于上支架内部,其中下部位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包括顶板和对称设置在顶板前后两端底部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橡胶块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支架的内壁和安装底座的内壁硫化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安装螺栓的头部位于U型槽内,螺杆贯穿安装在螺纹孔中。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不仅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还具有不易脱落、结构及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体积小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发动机后悬置软垫的主视图;
图3是发动机后悬置软垫的侧视图;
图4是安装底座的俯视图。
其中:
1、、右发动机后支架,2、右发动机后托架,3、左发动机后支架,4、左发动机后托架,5、发动机后悬置软垫,51、上支架,52、缓冲橡胶块,53、安装底座,531、第一连接部,532、中间连接部,533、第二连接部,534、托架连接孔,54、安装螺栓,55、定位销,6、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客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支架51、缓冲橡胶块52和安装底座53。所述缓冲橡胶块5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支架51的内壁和安装底座5的内壁硫化连接。
所述上支架51为开口向下的U型槽,且该U型槽的顶部分别设有安装螺栓54和定位销55。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包括顶板和对称设置在顶板前后两端底部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安装螺栓54的头部位于U型槽内,螺杆贯穿安装在螺纹孔中。
所述安装底座53包括中间连接部532和对称设置在中间连接部532两端的第一连接部531与第二连接部533。所述中间连接部532上开设有若干个托架连接孔534。所述第一连接部531与中间连接部532的夹角以及第二连接部533与中间连接部532的夹角均为钝角。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中间连接部两端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夹角均设置为钝角,能够将缓冲橡胶块托住,防止缓冲橡胶块在挤压过程中向外溢出,延长缓冲橡胶块的使用寿命,保证缓冲橡胶块的使用效果。
所述缓冲橡胶块52,其中上部位于第二上支架51内部,其中下部位于第一连接部531与第二连接部533之间。
所述发动机后悬置软垫的各个部件均采用硫化方式粘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销可以进一步保证发动机后悬置软垫相对左发动机后支架和右发动机后支架的安装位置。通过将上支架51设计为开口向下的U型槽,可以保证缓冲橡胶块在该U型槽两侧的方向上不会受力过大而发生相对运动,起到保护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和右发动机后悬置软垫的作用。通过将安装底座设计为开口向上的U型结构,能够保证缓冲橡胶块在受压后不会向外溢出,避免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和右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受损,保证本实用新型所述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46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