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造玻璃纤维的窑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5116.8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8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方强;李伟;孙云栋;杨文锋;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山玻璃纤维邹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5/00 | 分类号: | C03B5/00;C03B37/01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715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造 玻璃纤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制造玻璃纤维的窑炉。
背景技术
窑炉是玻璃纤维制造业中的一种重要熔化设备,按热源不同窑炉可分为:火焰熔窑、电熔窑和火焰-电熔混合窑三种,其中火焰窑炉以容量大,产量高而被广泛使用。传统的火焰窑炉一般是矩形箱体式结构,其上部安装有拱形炉顶又称大碹,由于窑炉矩形箱体的结构,熔化玻璃液时玻璃液是在缓慢流动的,这种箱体式窑炉结构中的玻璃液是一种无序的流动,窑炉内各区域的玻璃液温度不均衡,特别是四个边角位置容易形成死角,要使玻璃液全部熔化达到目标值就会增加能源的消耗,造成玻璃液熔化慢、均化也慢,延长了加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玻璃液熔化率高,均化效果好的窑炉。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制造玻璃纤维的窑炉,包括炉体、大碹和燃烧装置,所述的炉体内壁呈圆柱状、碗形结构,即炉体内侧壁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并且内侧壁呈弧形过渡的曲面;在炉体内的池底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向上凸出的弧形凸块。
本实用新型将炉体由原矩形箱体式结构改进为圆柱状碗形结构,并在炉体池底设置一凸块,可有效避免死角现象,玻璃液熔化时在燃烧器火焰作用下,其流动方向在炉体内侧壁及池底凸块的导流作用影响下,便会形成对流现象,即靠近炉体壁的玻璃液在侧壁导流作用下自上而下流动,流动至池底又在凸块影响下向上流动,使玻璃液形成一种有序流动,加速上玻璃液高温区与低温区的混合,使玻璃液熔化快,均化也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凸块从俯向看呈圆形,在凸块上设置有辅助加热电极,该电极竖向设置。该结构不仅可加速玻璃液熔化,也加快玻璃液对流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包括炉体1、大碹2和燃烧装置3,所述的炉体1内壁呈圆柱状、碗形结构,即炉体1内侧壁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并且内侧壁呈弧形过渡的曲面;在炉体1内的池底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向上凸出的弧形凸块4。本实施例中,凸块4从俯向看呈圆形,这样可与炉体1内壁形状相应,有利于玻璃液的流动,在凸块4上设置有辅助加热电极5,该电极5竖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将炉体1由原矩形箱体式结构改进为圆柱状碗形结构,并在炉体1池底设置一凸块4,可有效避免死角现象,玻璃液熔化时在燃烧器火焰作用下,其流动方向在炉体1内侧壁及池底凸块4的导流作用影响下,便会形成对流现象,因为火焰先对玻璃液上表面中心位置加热,中上部受热膨胀而边部即靠近侧壁处的玻璃液较凉相对体积较小,因此中上部的玻璃液便向外向下流动,又因为炉体1壁的形状呈碗形,这样玻璃液在侧壁导流作用下自上而下流动,流动至池底又在凸块4影响下向上并回旋流动,使玻璃液形成一种有序流动。本实施例中在凸块4上竖向设置了辅助加热电极5,不仅能加速玻璃液熔化,当流动到池底的玻璃液受加电极5加热后加速向上流动,从而推动了玻璃液的流动速度,加速玻璃液高温区与低温区的混合,使玻璃液熔化快,均化也快。
本实用新型具有玻璃液熔化率高,均化效果好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山玻璃纤维邹城有限公司,未经泰山玻璃纤维邹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51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延玻璃熔窑溢流口边部的保温调节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泥干化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