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房屋框架及其空心横梁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7107.2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0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引强;李艮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引强;李艮杰 |
主分类号: | E04C3/02 | 分类号: | E04C3/02;E04B1/19;E04B1/7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万铁占;吴敏 |
地址: | 2011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房屋 框架 及其 空心 横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房屋框架及其空心横梁。
背景技术
在现有建筑领域,房屋框架包括若干立柱及连接起立柱的横梁,横梁通常设于所述房屋框架的墙体内,起到组成和支撑整个墙体的作用。
通常横梁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通过横梁从室内指向室外方向的热传导面积较大,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热传导率较大,外界高温会在较短时间内大量传递至室内,或者在墙外环境处于低温环境时,室内的较高温会流失到墙外,这些因素造成室内无法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一个适宜温度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用于房屋框架的横梁热传导率较大,隔热效果差,造成室内无法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一个适宜温度环境。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房屋框架的空心横梁,所述空心横梁沿房屋的高度方向包括顶边和底边,在所述顶边和/或底边中分布有若干通孔。
可选地,所述空心横梁具有均连接所述顶边和底边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所述通孔具有侧面,所述侧面具有分别靠近两个所述侧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比第二端靠近所述空心横梁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一端。
可选地,所有所述通孔沿所述空心横梁的长度方向排布,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具有相邻且平行的两个所述侧面。
可选地,所述通孔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侧面对应三角形的边。
可选地,所述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具有两个腰及底边,两个腰对应通孔的两个所述侧面,所述底边平行于所述空心横梁的长度方向。
可选地,所有所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均相等,且所有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相邻且平行的两个所述侧面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可选地,所述空心横梁为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空心横梁为矩形梁。
可选地,在所述空心横梁的两端端部中,在顶边开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允许穿过所述装配孔手工安装所述空心横梁的侧壁和房屋框架的立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房屋框架,包括:若干立柱及上述任一所述的空心横梁,所述空心横梁固定连接在相应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空心横梁在顶边和/或底边分布有若干通孔,通孔减小了顶边、底边的表面积。在热量经顶边、底边在室内与室外之间传递时,通孔减小了热传导面积,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热传导率很低。在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室外高温热量不能轻易传递至室内,且在室外温度较低时,室内室温也不会轻易流失至室外,这能够有效保持室内的适宜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房屋框架的空心横梁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房屋框架的空心横梁的平面示意图,该平面示意图是沿房屋高度方向看向空心横梁的顶边而得到;
图3是图2所示空心横梁中填充有混凝土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用于房屋框架的空心横梁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用于房屋框架的空心横梁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用于房屋框架的空心横梁的平面示意图,该平面示意图是沿房屋高度方向看向空心横梁的顶边而得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房屋框架,包括:若干立柱及空心横梁,空心横梁固定连接在相应的两个立柱之间。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空心横梁1沿房屋的高度方向AA包括顶边10和底边11,在顶边10中分布有若干通孔100,通孔100贯穿顶边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孔100减小了顶边10、底边11的表面积。在热量分别经顶边10、底边11在室内与室外之间传递时,通孔100减小了热量在顶边10的热传导面积,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热传导率很低。在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室外高温热量不能轻易传递至室内,且在室外温度较低时,室内室温也不会轻易流失至室外,这能够有效保持室内的适宜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引强;李艮杰,未经张引强;李艮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71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