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线扎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8341.7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7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孙丰超;张艳楠;徐鹏;孟胥里;汪振兴;李荫荣;王春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63/06 | 分类号: | B65D6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张金玲;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线扎带。
背景技术
管线扎带是电子、电器及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捆绑固定装置,尤其用于电子、电器产品的线路布置和固定,但一般的管线扎带都只有单个锁扣和捆绑功能,只能起单一的捆绑固定作用,若多根相邻管线需要分别固定,则需要多个管线扎带,零部件较多,捆扎之后线路凌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线扎带,通过设置带有两个锁扣结构的管线扎带,能够同时绑接两根管线,减少管线扎带的数量,简化操作流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线扎带,包括基体,所述基体连接有扎带本体、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所述第一锁扣包括第一通孔和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第一卡爪;所述第二锁扣包括第二通孔和连接于所述第二通孔内的第二卡爪;所述扎带本体分布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卡爪卡接的第一卡槽和若干个与所述第二卡爪卡接的第二卡槽,且所述扎带本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爪的第一卡接端呈第一U型结构,所述第一U型结构的一边卡入所述第一卡槽,另一边抵靠于所述第一卡槽的端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爪的第二卡接端呈第二U型结构,所述第二U型结构的一边卡入所述第二卡槽,另一边抵靠于所述第二卡槽的端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扣与所述第二锁扣位于所述基体的同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扣与所述第二锁扣分别设有若干个,且二者间隔布置。
优选地,所述扎带本体设有直角梯形的凸起,所述第一卡槽或者所述第二卡槽通过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形成。
优选地,所述扎带本体远离所述基体的一端为梯形结构,所述梯形结构的小端远离所述基体。
优选地,所述扎带本体远离所述基体的一端还设有波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带有两个锁扣结构的管线扎带,扎带本体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分别与第一卡爪、第二卡爪卡接锁紧,能够同时绑接两条管线,减少管线绑扎的管线扎带数量,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管线扎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管线扎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绑接管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在图1-图2中:
1、基体,2、扎带本体,3、第一卡爪,4、第二卡爪,5、波纹结构,6、第一管线,7、第二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图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管线扎带,包括基体1,基体1连接有扎带本体2、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第一锁扣包括第一通孔和连接于第一通孔内的第一卡爪3;第二锁扣包括第二通孔和连接于第二通孔内的第二卡爪4;扎带本体2分布有若干个与第一卡爪3卡接的第一卡槽和若干个于第二卡爪4卡接的第二卡槽,扎带本体2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带有两个锁扣结构的管线扎带,扎带本体2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分别与第一卡爪3、第二卡爪4卡接锁紧,能够同时绑接两条管线,减少管线绑扎的管线扎带数量,方便操作。
第一卡爪3的第一卡接端呈第一U型结构,第一U型结构的一边卡入第一卡槽,另一边抵靠于卡槽的端口。通过U型结构,使第一锁扣进一步锁紧扎带本体2,从而提高管线安装的可靠性。
第二卡爪4的第二卡接端呈第二U型结构,第二U型结构的一边卡入第二卡槽,另一边抵靠于卡槽的端口。通过U型结构,使第一锁扣进一步锁紧扎带本体2,从而提高管线安装的可靠性。
第一卡接端与第二卡接端也可以仅一者为U型结构,或者二者均为其它结构,如三角凸起、圆形凸起。
第一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与第二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相反。通过方向相反的开口设置,使扎带本体2的缠绕更顺畅,且能够通过两个方向的卡接力进一步提高卡接的可靠性,进而使管线安装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83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互嵌式烟盒
- 下一篇:一种电路板分层放置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