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绳轮防脱槽结构的绳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0714.4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1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新建;周哲;刘威;刘杰;冯浩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许昌博玛曳引机制造有限公司;许昌奥仕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7/00 | 分类号: | B66B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27 | 代理人: | 黄伟 |
地址: | 46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绳轮防脱槽 结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绳轮防脱槽结构的绳轮装置,是一种电梯设备,属于电梯领域。
背景技术
SAC/TC196标准电梯研讨资料5.5.7明确指出“曳引轮、滑轮和链轮,限速器,涨紧轮应设置防护装置,以避免人身伤害;绳或链条因松弛而脱离绳槽或链轮;且此防护装置应能见到旋转部件且不妨碍检查与维护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住宅小区、医院、商场、工厂、企业、物流中心等安装并使用各种电梯。在这些电梯的安装或维保过程中,对钢丝绳的检查尤为重要。如果对钢丝绳的防护不到位,那么就存在钢丝绳因防护不到位而产生的异物卷入的隐患;如果钢丝绳安装过松,或绳轮垂直度偏差等因素,也存在钢丝绳脱槽的隐患。
目前行业中普遍使用的防止电梯绳轮钢丝绳脱槽的方法如图(1)所示,在绳轮两侧安装挡绳板,此种方法虽能有效的防止钢丝绳的脱槽,但由于其对钢丝绳、绳轮的防护不到位,容易造成或人、或物卷入的安全隐患;且根据“标准电梯研讨资料”要求“曳引轮、滑轮和链轮,限速器,涨紧轮应设置防护装置”,此方法会逐步因不符合国标要求而淘汰。
基于以上原因,行业中推出了如图(2)所示的防止电梯绳轮钢丝绳脱槽的新方法,即将图(1)中的挡绳板加长,改为挡绳护罩,此方法虽能有效的防止电梯绳轮脱槽,且对电梯绳轮实现了全防护,且符合国标要求,但在实际上产和运行中遇到了以下问题:
1、生产时:由于“挡绳护罩”要有效的防止钢丝绳的脱槽,那么其必须要有一定强度、刚度,即该“挡绳护罩”厚度一般大于6mm,成本较高;
2、运行时:由于“挡绳护罩”要有效的防止钢丝绳的脱槽,那么钢丝绳外侧与“挡绳护罩”的内侧距离需保持在2mm~4mm,但对于“挡绳护罩”的端部(或上、或下)来说,距离钢丝绳就太近了,因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震动,尤其是电梯层站较高时,钢丝绳的晃动尤为明显,这样钢丝绳与“挡绳护罩”之间就存在或多或少的摩擦、碰撞,从而轻者产生噪音,重者使钢丝绳产生磨损,降低其使用寿命,更降低了电梯的安全系数;
由于上述问题,“挡绳板”或“挡绳护罩”在早期的电梯生产、运行中虽满足了电梯的使用要求,但其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功能可靠的具有绳轮防脱槽结构的绳轮装置。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绳轮防脱槽结构的绳轮装置,包括绳轮,绳轮上绕设有钢丝绳,所述绳轮的上部的两侧分别间隙设置有U形的挡绳护罩,绳轮的两侧分别卡入两挡绳护罩的开口中,两挡绳护罩的与绳轮周面相对的底壁上分别设置有挡绳板,挡绳板与钢丝绳间隙配合。
所述的挡绳板通过螺纹结构装配在挡绳护罩上。
所述的挡绳护罩上开设的螺纹结构用的功能孔为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的长形孔,功能孔的下缘处在绳轮的中心面之上。
所述的挡绳板的下沿与绳轮的中心面平齐或低于绳轮的中心面。
所述的挡绳板与钢丝绳之间的间隙为2~4mm。
所述的挡绳护罩与钢丝绳之间的间隙为10-12mm。
所述的螺纹结构包括设置有外螺纹的调节螺钉以及开设在挡绳板上的螺纹孔,所述的调节螺钉穿过功能孔后旋入挡绳板上的螺纹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挡绳护罩的底壁上设置有挡绳板,挡绳板加强了挡绳护罩底壁的刚度和强度,使得挡绳护罩满足挡绳要求,又不需要将整个挡绳护罩的厚度都增加,节省了成本,又使得挡绳护罩能更好的起到挡绳效果,并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挡绳板通过螺纹结构装配在挡绳护罩上,挡绳护罩上开设的螺纹结构用的功能孔为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的长形孔,功能孔的下缘处在绳轮的中心面之上,挡绳板的下沿与绳轮的中心面平齐或低于绳轮的中心面,因为绳轮为圆柱状,当挡绳板与钢丝绳之间的距离过大时,可以通过功能孔下移挡绳板,当挡绳板与钢丝绳之间的距离过小时,可以通过功能孔上移挡绳板,使得挡绳板与钢丝绳之间的距离始终合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2的F-F向剖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许昌博玛曳引机制造有限公司;许昌奥仕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许昌博玛曳引机制造有限公司;许昌奥仕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07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