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混凝土双向板大变形加载的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2602.2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7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山;董毓利;房圆圆;张建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2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混凝土 双向 变形 加载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的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双向板大变形加载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双向板是建筑结构中大量采用的基本构件。开展试验研究混凝土双向板的力学性能是必备的手段之一。在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中,第5.1.4款和第5.2.4款分别涉及到双向板试件的支座形式和加载方式,同时第7.3.3款给出了试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几种标志,其中对于双向板这类受弯构件控制的弯曲挠度限值为跨度的1/50,这尚属于小变形加载阶段。然而,当遭遇地震、火灾、爆炸等极端荷载时,混凝土双向板的跨中挠度比一般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要大得多,属于大变形状态。有关数据表明,混凝土双向板在火灾时的跨中挠度达到跨度的1/10仍能继续承载而不坍塌,这一系列的试验现象激起了人们开展双向板在大变形下的力学性能研究的兴趣。但是,上述国家标准中关于双向板将单个集中荷载向板面经过两级分配的加载方式并不适用于大变形加载的工作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双向板属于双向曲率变形,原有的加载方式不能适应跨中变形大而周边变形较小的实际情况,这也导致了各个加载点上的荷载不再均衡。本文提出一种用于混凝土双向板在大变形加载时的试验装置,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双向板大变形加载的试验装置,能够始终将集中力(一般为千斤顶等施力装置提供)均匀的分配到板面上的各点,并保证在大变形阶段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安全性,从而有效地开展混凝土双向板的大变形加载试验研究工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混凝土双向板大变形加载的试验装置,包括一施力装置,位于施力装置下方能够分配所施加的力的分配系统,以及位于所述分配系统下方的试验构件;
所述分配系统包括数个传力装置;
所述传力装置具有数个持力点,并且每个持力点下方具有半圆球体,保证力的均匀分配。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分配系统还包括一分配梁,所述分配梁位于施力装置与传力装置之间;所述分配梁与传力装置之间具有连接件。所述施力装置上的力传下后,通过分配梁以及分配梁与传力装置之间的连接件,能够均匀的分配到传力装置上。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反力装置,所述反力装置位于施力装置上方。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施力装置和反力装置之间设有荷重传感器。所述荷重传感器与一采集电脑相连。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施力装置为千斤顶。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分配梁与传力装置之间的连接件下部具有半球体,所述传力装置上部具有与相应的半球形凹槽。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力装置底面为等边三角形,具有三个持力点,所述半球体位于三个顶点下部。并且分配梁与传力装置之间的连接件与所述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在垂直方向是一致的。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力装置与所述构件之间具有垫板。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力装置为反力梁,材质为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试验装置制作简单、传力路径清晰,易于安装。
2)借助专门设计的传力装置,可以将上部由施力装置传下的力均匀施加到构件上。并且每个传力装置具有3个持力点,从而能适应双向板的双向曲率变形的特点,保证试验能够顺利进行。
3)传力装置上部设置的带半球形凹槽的碗装钢块的中心与传力装置底部的三角形的中心是投影重合的,这保证了上部力在传力装置底部的三角形的三个半球体上是均匀分配的。
4)分配梁与传力装置之间的连接件底部设置半球体,可以保证在施加力的过程中,即使形变量很大,仍能使得上部力竖直向下传递。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正立面图;
图2为实施例中传力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传力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传力装置安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加清楚,现将本实用新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按下列步骤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26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