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拉杆式体外束预埋锚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3698.4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2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华;徐宏光;吴志刚;唐国喜;朱宇;黄浩;张树清;胡小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2/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胡治中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杆 体外 束预埋锚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具体涉及一种拉杆式体外束预埋锚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连续梁桥跨中极易出现下挠现象的病害表现的越来越普遍,体内与体外混合配束在大跨径连续梁桥中逐渐被广大桥梁设计工作者所接受,常规体外束锚具在结构上已经考虑后期更换钢束的需求。然而,当连续梁桥边跨支点处梁高较矮(一般为H<2m)时,或旧桥改造中,梁端无张拉、更换钢束空间时,此时仍采用原体外束锚具已经不能再满足需求。这主要因为:①对于新建梁桥,由于施工组织安排相邻引桥(图1的A处)先行施工,或过渡墩盖梁背墙(图1的F处)先行施工,此时梁桥端部张拉空间(图1的D处)受引桥或过渡墩盖梁背墙限制,无法满足张拉施工空间。②对于旧桥改造项目,改造桥梁两端一般均存在引桥,而引桥以及改造联下部(图1的C处)状况往往均良好,无需改造,此时过渡墩的偏心一般已经确定(图1的E处),即主引桥支座顺桥向的间距已确定,梁端张拉槽口顺桥向空间长度无法拉大(图1的B处),槽口空间很难满足现场施工需求。为此,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如果仍采用常规体外束锚具,无法满足现场实际情况的需求,必须在目前体外束锚具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一种新的体外束锚具,方可满足某些实际情况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新建梁桥以及部分旧桥改造项目中常规体外束锚具的使用局限性,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拉杆式体外束预埋锚具装置。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拉杆式体外束预埋锚具装置,包括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和体外束锚具锚固杆;
所述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包含叉耳1、叉耳锚杯2、夹片4、锚环5;所述叉耳锚杯2为一端封口的圆管;在叉耳锚杯2闭口端面的外侧设有叉耳1;在叉耳1上设有销轴孔;叉耳锚杯2的内壁与体外束锚环5相连接;所述锚环5呈圆柱状;叉耳锚杯2闭口端一侧的锚环5端面处设有夹片4;
所述体外束锚具锚固杆包括锚拉杆8和底板11;在锚拉杆8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底板11,在锚拉杆8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销轴孔;
销轴9装配在叉耳1的销轴孔与锚拉杆8的销轴孔上,从而实现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和体外束锚具锚固杆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体外束锚具装置的经济、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桥梁端无张拉或更换体外束操作空间的体外束梁端锚固工况,将体外束锚环由预埋与混凝土内引出至横梁之外,即将体外束锚具通过锚拉杆引出至箱梁内,避开了梁桥操作空间不足的局限性,方便了后期更换体外束的施工。同时,又避免了旧桥改造中过渡墩不必要的改造,节省了部分工程改造费用,且该体外束锚具装置加工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具体表现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锚固杆预埋于混凝土端横梁内,并通过叉耳构件连接与锚固杆上,同时连接于体外束锚环,既方便现场体外束更换施工,又耐久、可靠。
2、本实用新型具有效的避免了对下部过渡墩不必要的改造,节省一定工程改造投资,同时又不影响改造主梁梁端支座位置的设置。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国内厂家可以生产,避免外联加工而导致的费用高、周期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桥体的结构及面临的问题。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的立面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2中体外束锚具锚固杆的立面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参见图2,拉杆式体外束预埋锚具装置,包括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和体外束锚具锚固杆;
参见图3,所述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包含叉耳1、叉耳锚杯2、夹片4、锚环5;所述叉耳锚杯2为一端封口的圆管;在叉耳锚杯2闭口端面的外侧设有叉耳1;在叉耳1上设有销轴孔,如图4所示。叉耳锚杯2的内壁与体外束锚环5相连接;所述锚环5呈圆柱状;叉耳锚杯2闭口端一侧的锚环5端面处设有夹片4;
参见图5,所述体外束锚具锚固杆包括锚拉杆8和底板11;在锚拉杆8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底板11,在锚拉杆8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销轴孔;
参见图2,销轴9装配在叉耳1的销轴孔与锚拉杆8的销轴孔上,从而实现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和体外束锚具锚固杆之间销轴9的连接。
叉耳锚杯2的内壁与锚环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36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