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无氧铜矩形谐振腔的可调Transmon量子比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4361.5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9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渝;孙国柱;范云益;曹志敏;潘佳政;吴培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23/16 | 分类号: | G01R23/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009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氧铜 矩形 谐振腔 可调 transmon 量子 比特 系统 | ||
1.一种基于无氧铜矩形谐振腔的可调Transmon量子比特系统,包括:
可调Transmon量子比特(1);装配有超导线圈(23)的无氧铜矩形谐振腔(2);用于屏蔽外部环境磁场的低温磁屏蔽筒(3);
其中,所述可调Transmon量子比特(1)置于无氧铜矩形谐振腔(2)内腔体的中心,所述可调Transmon量子比特(1)置于低温磁屏蔽筒(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氧铜矩形谐振腔的可调Transmon量子比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可调Transmon量子比特(1)包括直流超导量子干涉器件(11)和偶极子天线(13),所述直流超导量子干涉器件(11)是由两个相同的超导约瑟夫森结(12)并联构成的环路,所述环路两端均连接偶极子天线(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氧铜矩形谐振腔的可调Transmon量子比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无氧铜矩形谐振腔(2)由第一无氧铜半腔(21)和第二无氧铜半腔(22)构成,所述第一无氧铜半腔(21)的侧壁上固定第一射频SMA接头(41)和第二射频SMA接头(42),所述第二无氧铜半腔(22)上装配有所述超导线圈(23),所述第二无氧铜半腔(22)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三射频SMA接头(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无氧铜矩形谐振腔的可调Transmon量子比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无氧铜半腔(21)的侧面开设槽(212);所述第一射频SMA接头(41)的探针长度短于第二射频SMA接头(42)的探针长度,所述第一射频SMA接头(41)作为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射频SMA接头(42)作为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射频SMA接头(41)和第二射频SMA接头(42)均固定在所述槽(2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无氧铜矩形谐振腔的可调Transmon量子比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无氧铜半腔(21)的第一内腔壁(211)和所述第二无氧铜半腔(22)的第二内腔壁(221)都是经过镜面抛光处理过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无氧铜矩形谐振腔的可调Transmon量子比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无氧铜半腔(22)的顶部设有圆柱形凹槽(222),所述超导线圈(23)由单股NbTi低温超导线绕制在无氧铜材质的工字形基座(230)上,所述工字形基座(230)固定在所述圆柱形凹槽(222)内;所述NbTi低温超导线的第一端(231)焊接在所述工字形基座(230)上,所述NbTi低温超导线的第二端(232)焊接在所述第三射频SMA接头(43)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无氧铜矩形谐振腔的可调Transmon量子比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无氧铜半腔(21)和第二无氧铜半腔(22)是通过4个螺钉机械结合的,所述第一无氧铜半腔(21)的结合面设有三个定位栓孔(213),所述第二无氧铜半腔(22)的结合面设有三个定位栓孔(223);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无氧铜半腔(21)和第二无氧铜半腔(22)的铟丝,所述铟丝填充在第一无氧铜半腔(21)结合面的铟丝槽(21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436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电厂接地电阻测量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万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