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铸造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4393.5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3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凌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建顺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8/04 | 分类号: | B22D18/04;B22D18/06;B22D35/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铸造炉。
背景技术
反重力铸造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铸造浇注成形工艺。它是使坩埚中的金属在压力的作用下沿升液管自下而上克服重力及其他阻力充填铸型,并在压力下获得铸件的一种方法。根据金属液充填铸型施加压力形式的不同,反重力铸造可以分为低压铸造、差压铸造、调压铸造及真空吸铸等。
铸型内金属液在压力作用下保持到铸件完全凝固结束的时间为保压时间。保压时间大体上接近铸件凝固所需要的时间。若保压时间过短,金属没有完全凝固,未凝固的金属液通过升液管返回坩埚,铸件得不到充分补缩,甚至不能成形,造成铸件报废;保压时间过长,使浇口残留过长,清理困难,有时甚至会使升液管出口冻结,影响生产。保压时间的长短与铸件的壁厚、合金种类、铸型性质以及结晶凝固压力有关。铸件壁越厚、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越宽,保压时间越长。
目前,低压铸造工艺已经广泛运用到铸造领域中,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保压时间至关重要,但升液管内金属融液往往从外而内很快冷却了,由于冷却收缩,模具内的金属融液得不到很好的补缩,致使铸件不合格的现象时常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铸造炉,解决了铸件时产品不合格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铸造炉,包括炉体、设置在炉体顶面的炉口和用于输送融液的升液管,升液管顶部固定连接模具,所述的升液管以炉口为界分为升液管上部分和升液管下部分,所述的升液管下部分置于炉体内,所述的升液管上部分置于炉体外,升液管上部分位于升液管内部中间固定设置有分液件,所述的分液件用于引导升液管内融液分流,所述的升液管位于炉口处固定设置有密封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分液管由陶瓷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升液管上部成去了两端的椭圆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密封件为多层T形,其密封能力随着炉体内压力升高而增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分液件为倒置的三角形,其三个角为圆弧光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升液管出液口直径小于进液口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铸造炉,由于增大了位于炉体外的升液管体积使得升液管内金属融液降温凝固速度慢于模具内金属融液凝固速度,并且增加了分流件,使得升液管外壁热度不容易降低,保证了模具内金属融液在凝固前得到良好的补缩,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升液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炉口,3.升液管,4.分液件,5.密封件,6.出液口,7.进液口,8.升液管上部分,9.升液管下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铸造炉,包括炉体1、设置在炉体1顶面的炉口2和用于输送融液的升液管3,升液管3顶部固定连接模具,升液管3以炉口2为界分为升液管上部分8和升液管下部分9,升液管下部分9置于炉体4内,升液管上部分8置于炉体1外,升液管上部分8位于升液管3内部中间固定设置有分液件4,分液件4用于引导升液管3内融液分流,升液管3位于炉口2处固定设置有密封件5。
作为优选方案,分液管3由陶瓷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方案,升液管上部分8成去了两端的椭圆形,作为优选方案,密封件5为多层T形,其密封能力随着炉体内压力升高而增强,作为优选方案,分液件4为倒置的三角形,其三个角为圆弧光面,作为优选方案,升液管3出液口6直径小于进液口7直径。
实施例1:一种铸造炉,包括炉体1、设置在炉体1顶面的炉口2和用于输送融液的升液管3,升液管3顶部固定连接模具,升液管3以炉口2为界分为升液管上部分8和升液管下部分9,升液管下部分9置于炉体4内,升液管上部分8置于炉体1外,升液管上部分8位于升液管3内部中间固定设置有分液件4,分液件4用于引导升液管3内融液分流,升液管3位于炉口2处固定设置有密封件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建顺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建顺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43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振壳机
- 下一篇:夹紧调节装置和具有该夹紧调节装置的水冷模铸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