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装载机燃油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4661.3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9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牛宝君;张云雷;马士斌;杨海英;武俊燕;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工特种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77 | 分类号: | B60K15/077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张荣亮 |
地址: | 221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装载机 燃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装载机,具体是一种小型装载机燃油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保越来越重视,特别是近年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导致机柴油机对燃油的要求越来越高,2014年发布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规定2015年10月1日起停止制造和销售二阶段排放的柴油机,装载机所用柴油机排放技术的达标对燃油要求很高,特别是燃油中的杂质和温度很高的回油,影响吸油口吸入燃油的质量,进而导致发动机排放或质量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小型装载机的工作环境恶劣,粉尘较大,粉尘经过燃油箱呼吸器进入燃油箱,在施工工地加油时也有灰尘进入,这些杂质沉淀在燃油箱底部。小型装载机发动机回油在燃油箱液面以下及靠近燃油箱底部,温度和速度很高的回油会冲击燃油箱底部的杂质,搅浑燃油;小型装载机燃油箱体积有限,吸、回油口距离近,速度很高的高温回油容易被主动吸油的滤芯吸入,高温油影响发动机的质量和功率的发挥。此外,小型装载机在施工时,为了保证连续施工时间,燃油箱经常加注很满,在加油时由于不知道液位而导致燃油溢出,影响环境,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装载机燃油箱,解决燃油箱造成的回油冲击燃油箱底部杂质,高温回油未能合理降温的问题,而且没有造成液位差,保证发动机用油的清洁,保证充足的燃油加注而不溢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装载机燃油箱,包括燃油箱基体,所述燃油箱基体上开有加油圆腔,燃油箱基体内壁下部设置回油弯管、燃油箱基体底部设有吸油口以及带孔隔板;所述回油弯管,出油口斜向上;所述带孔隔板位于吸油口和回油口之间,其底部一排孔,与回油弯管口靠近的,距离低边缘8~15mm,距离回油弯管口较远的与底面相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加油圆腔旁设置有加油观察孔,且不高于加油圆腔。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回油弯管内径12mm,长度120mm,折弯角度≥135°,回油弯管出油口高度距离底面40mm,水平距离吸油口4500mm。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的带孔隔板高度为燃油箱内腔总高度的1/3,三面与燃油箱基体内壁焊接,带孔隔板的孔径为20mm,横向和纵向边缘距离≤8mm,带孔隔板距离吸油口1/3处。
本实用新型中的回油弯管斜向上出油,改变了以往回油口的高速高温燃油直接回到燃油箱底部,冲击燃油箱底部的杂质,搅浑燃油,影响发动机的燃油质量;带孔隔板的布置,避免了高速高温燃油被主动吸油的吸油口快速吸入发动机,影响发动机的功率发挥,而且没有造成液位差;加油口附近的加油观察孔,使燃油箱加注尽量多保证燃油箱合理利用,使燃油液面不超过加油圆腔,避免吸油时会导致燃油箱内部负压,影响吸油,进一步避免了燃油溢出,合理利用油箱容积,保护环境。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防冲击效果好、合理降温、燃油箱容积合理利用,解决了目前燃油箱造成的回油冲击燃油箱底部杂质,高温回油未能合理降温的问题,而且没有造成液位差,保证了发动机用油的清洁,降低了尾气污染,延长发动机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未显示底板);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位置示意图;
图中:1、燃油箱基体,2、回油弯管,3、带孔隔板,4、吸油口,5、加油圆腔,6、加油观察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小型装载机燃油箱,包括燃油箱基体1,所述燃油箱基体1上开有加油圆腔5,燃油箱基体1内壁下部设置回油弯管2、燃油箱基体1底部设有吸油口4以及带孔隔板3;所述回油弯管2,出油口斜向上;所述带孔隔板3位于吸油口4和回油口之间,其底部一排孔要求特殊,与回油弯管2口靠近的,距离低边缘8~15mm,距离回油弯管2口较远的与底面相通,既可以合理减缓热油的影响,又能避免带孔隔板3两侧的液位差。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加油圆腔5旁还设置有加油观察孔6,且不高于加油圆腔5。加油口附近的加油观察孔,使燃油箱加注尽量多保证燃油箱合理利用,使燃油液面不超过加油圆腔,避免吸油时会导致燃油箱内部负压,影响吸油,进一步避免了燃油溢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工特种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工特种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46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