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采暖热水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8633.9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2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欧德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F24H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兴市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采暖 热水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暖设备,尤其是一种安装方便的利用燃气燃烧供热的采暖热水炉。
背景技术
燃气采暖热水炉是一种常用的采暖设备,它主要是利用燃气比例阀控制进入燃烧室的燃气量和风机鼓入的空气量通过点火针的作用使燃气在燃烧室中燃烧,产生热量,在通过换热器的作用使水箱中的冷水和燃气产生的热量进行换热,达到对水箱中冷水的加热作用,从而使用户获得相应温度的热水,传统的燃气采暖热水炉主要包括水箱、燃烧室总成、燃烧器总成、点火针、风机总成等部件,目前常用的燃气采暖热水炉的点火方式一般是主控板控制整个点火程序,采用点火线圈和主控板分开安装的方式,点火线圈安装在燃烧室外部,这种结构需要增加一个点火线圈的支架,将点火线圈安装在支架上,结构上不够美观,成本也增加了,而且点火线圈安装在燃烧室的外部,因燃烧室外部温度较高,会加速老化,减少点火线圈的使用寿命,导致燃气采暖热水炉不能正常点火使用,因此,现有技术的这些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安装方便、节约成本的燃气采暖热水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燃气采暖热水炉因为点火线圈安装在燃烧室外部而导致的使用寿命比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燃气采暖热水炉,包括用于控制燃气进入量的燃气比例阀、控制进风量的风机、供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的燃烧室总成、起点火作用的燃烧器总成、集烟罩、用于储存热水的水箱、控制供水量的水泵总成、控制燃烧器总成点火的主控板、点火线圈,在燃烧器总成内还设置有燃烧换热器,所述的点火线圈集成在主控板上。
本技术方案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燃气采暖热水炉因为点火线圈安装在燃烧室总成的外部,因为燃烧室总成外部的温度较高而造成的老化快,使用寿命比较低的问题,主要采取的技术手段是将点火线圈集成在主控板上,不用在分开安装,由于主控板的安装位置空气比较流通,温度较低,很好的保护了点火线圈,提高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对点火线圈安装方式的改进,减缓了点火线圈的老化,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省去了支架的安装,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主控板的线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控板的线路图。
图中:冷水入口1,热水出口2,水泵总成3,板式换热器4,燃烧器总成5,燃烧室总成6,燃烧换热器7,集烟罩8,风机9,水箱10,燃气比例阀11,主控板12,点火线圈1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的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参见图1、图3所示,燃气采暖热水炉,包括用于控制燃气进入量的燃气比例阀11、控制进风量的风机9、供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的燃烧室总成6、起点火作用的燃烧器总成5、集烟罩8、用于储存热水的水箱10、控制供水量的水泵总成3、控制燃烧器总成5点火的主控板12、点火线圈13,在燃烧器总成5内还设置有燃烧换热器7,所述的点火线圈13集成在主控板12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是:冷水从冷水入口1进入燃气采暖热水炉内,同时风机9鼓入空气,燃气通过燃气比例阀11进入,通过分导流板的作用使燃气和空气在燃烧室总成内混合均匀,主控板12控制燃烧器总成5启动点火程序,燃气被点燃,通过燃烧换热器7和水箱10的水进行换热,对其加热,被加热后的热水可以从热水出口2放出。
本实用新型将点火线圈13集成在主控板12,并且优化了主控板12内的主控电路,节约了原材料、安装起来也比较方便,同时减缓了点火线圈13的老化,延长了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情况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控制方式等的简单变化或置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欧德热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海宁欧德热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86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