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顶开窗的中冷器内置紊流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0187.5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4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施睿;郑劲松;陈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雷迪特冷却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琳萍 |
地址: | 430119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顶 开窗 中冷器 内置 紊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系统用紊流片,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中冷器用中冷器内置紊流片。
背景技术
汽车中冷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进入发动机的增压空气的温度,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降低油耗。经过试验数据分析,进气温度每降低10℃,发动机功率会相应提高5%。另外,降低进气温度也能很大程度减少NOx的排放。所以,中冷器的换热能力越强,汽车的节能减排效果越好。
通过分析发动机的燃烧效率,我们可以发现:进气必须保持在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压力条件下,才能使发动机燃烧效果最好。这就决定了中冷器的研究方向在于尽可能降低增压空气的温度和压力损失。中冷器的内置紊流片会对这两者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现有的中冷器内置紊流片多采用直纹不开窗结构和错齿不开窗两种主要结构。前者如图1所示,紊流片1为直线折叠构成的直纹状,虽然能够减小空气的压力损失,却对换热能力的提升幅度较小;后者如图2所示,紊流片1的折叠面上按照设定距离设置若干组大齿1.2和小齿1.1,大齿1.2和小齿1.1按规律组合,与图1的方案相比,虽然能够提升换热能力,但又会增大空气的压力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既能显著提升中冷器换热能力,又能有效降低空气压力损失的内置平顶开窗紊流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平顶开窗的中冷器内置紊流片,为折弯波纹状结构,包括纵向延伸的带面以及交错连接在各带面之间的谷底和谷峰;其特征在于:谷底与两侧带面以及谷峰与两侧带面在竖直截面上的围合图形均为等腰梯形,使得谷底和谷峰均构成平面;沿纵向方向,在各带面上开设百叶窗。
上述技术方案中,谷峰和谷底在竖直截面上的长度相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沿纵向方向,各百叶窗开口方向朝向前方或朝向后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同一谷峰连接的两侧带面上百叶窗开口方向以谷峰纵向中线为中心呈轴对称设置;且在同一纵向区域,不同谷峰两侧带面上百叶窗开口方向一致。
上述技术方案中,沿纵向方向,同一谷峰两侧带面上的百叶窗成组间隔设置,同一组的百叶窗相互均匀间隔且开口方向相同,不同组的百叶窗间隔设置,且相邻组的百叶窗开口方向相反。
上述技术方案中,各百叶窗的开窗叶片与所在带面之间的开窗角度都设置为A度,各开窗叶片之间的间距都设置为L,使得各开窗叶片自所在带面伸出的长度为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平顶开窗的中冷器内置紊流片设置在中冷器散热管中,散热管从紊流片外围沿纵向包覆整个紊流片,紊流片纵向前后端的竖直截面与散热管相平齐;各谷底和谷峰所在平面均与散热管接触固定。
由此,本实用新型平顶开窗的中冷器内置紊流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增加中冷器的散热性能:第一个方面,带面采用开窗结构,增大了空气与带面的换热面积,从而增大散热性能;第二个方面,空气经过开窗结构后会使其紊流强度变得更加剧烈,会显著增大散热效果。其次,由于百叶窗开窗伸出带面距离足够小,且为均匀一致的朝向,使得紊流片带面接近平直结构,可以降低空气的压力损失。最后,紊流片顶部采用平面结构,这样会增加与散热管之间的焊接面积,从而使焊接后散热管的强度更好。因而,若中冷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平顶开窗内置紊流片,能够显著的增强中冷器的换热能力并保证较高的进气压力,在尽量降低进气温度的同时保证进气压力,能够很好的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汽车中冷器直纹不开窗紊流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汽车中冷器错齿不开窗紊流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顶开窗的中冷器内置紊流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顶开窗的中冷器内置紊流片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顶开窗的中冷器内置紊流片侧向视图;
图6为图5中的A-A剖视图旋转90°效果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顶开窗的中冷器内置紊流片与中冷器散热管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雷迪特冷却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雷迪特冷却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01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