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门误锁报警装置、系统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0222.3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6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谌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谌传伟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术兰 |
地址: | 400700 重庆市北碚***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门 报警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车门误锁报警装置、系统和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不论是上下班还是外出时,都可以选择自己开车的方式,汽车给人们的出行方式带来了便捷,当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和驾驶员离开汽车时,驾驶员都会控制车辆的车内中控锁锁止车辆的四个车门,以保证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和驾驶员离开汽车时车辆的安全。
车内中控锁是指设在驾驶座门上的开关,是可以同时控制全车车门关闭与开启的一种控制装置。当驾驶员离开汽车时,驾驶员可以通过车辆的无线遥控钥匙控制车内中控锁落锁操作,以将汽车的四个车门锁止,保证汽车以及汽车中财物的安全。
当驾驶员通过车辆的无线遥控钥匙控制车内中控锁落锁操作后,汽车的车门只能通过驾驶员手中的汽车钥匙打开,而通过其他的方式是不能打开车门的,所以当汽车驾驶员疏忽大意将儿童或者宠物落在车内时,由于车辆的驾驶员已经离开汽车,所以不能及时发现被误锁在车内的儿童或者宠物;而车内空间狭小且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均会造成车内的儿童或者宠物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门误锁报警装置、系统和汽车,可以及时发现被误锁在车内的儿童或者宠物,并向汽车的驾驶员报警。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误锁报警装置,所述汽车车门误锁报警装置包括:电源、第一常开开关单元、中控锁、人体感应单元、第二常开开关单元和报警单元;
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第一常开开关单元、所述中控锁、所述人体感应单元和所述报警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常开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人体感应单元、所述中控锁和所述第二常开开关单元连接;所述报警单元与所述第二常开开关单元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常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常闭继电器和常开双线圈继电器;
所述第一常闭继电器分别与所述常开双线圈继电器、所述中控锁和所述电源连接;所述常开双线圈继电器与所述中控锁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常开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二常闭继电器和点火开关;所述第二常闭继电器分别与所述电源、所述点火开关和所述常开双线圈继电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汽车车门误锁报警装置还包括:工作模式选择单元;
所述工作模式选择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常开开关单元、人体感应单元和第二常开开关单元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选择单元包括:单刀双掷开关、温控器和第一常开继电器;
所述单刀双掷开关包括动触点、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所述动触点与所述第一常开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静触点分别与所述人体感应单元和所述第二常开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静触点分别与所述温控器和所述第一常开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一常开继电器分别与所述人体感应单元和所述温控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报警单元包括:报警灯和报警器;所述报警灯和所述报警器分别和所述第二常开开关单元以及所述电源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人体感应单元采用以下器件中的任意一个:人体接近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或者超声波传感器。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常开开关单元采用第二常开继电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误锁报警系统,所述汽车车门误锁报警系统包括上述的汽车车门误锁报警装置和电子控制单元ECU;
所述汽车车门误锁报警装置与所述ECU连接。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车门误锁报警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谌传伟,未经谌传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02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