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常压热水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1112.9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4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伟 |
主分类号: | F24H7/02 | 分类号: | F24H7/02;F24H9/1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贾波 |
地址: | 27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常压 热水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常压热水锅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加热锅炉采用的是直接加热的方式对锅炉内的水进行加热,此种加热方式热量利用率低,难以满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水浴加热锅炉则是利用锅炉内部的加热介质对管道内的水进行加热,只需要外部热源对介质保温即可,大大提高利用率。而目前的水浴加热内部的循环回路短,致使热量也难以得到充分的利用。由于内部密封,灰尘难以清理,锅炉的后期维护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直接加热热量损失大,水浴加热锅炉加热回程短,内部无法清理维护的问题,提供一种长回程提高热量利用率、易于清理和维护的常压锅炉。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常压热水锅炉,包括壳体,壳体的一侧设有燃烧室,壳体内部设有液体导热介质,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若干加热体,所述加热体的内部设有“冂”形通道,加热体上设有连通通道形成烟气道的连接管,第一加热体与燃烧室连通,加热体的末端与出烟口连通;加热体之间的空隙内弯折排布有水管,水管穿过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加热体的下方均设有清灰口;加热体和水管之间均填充导热介质。
为增加行程,所述燃烧室与第一加热体的下方连通,第一加热体的通道为前后设置,其余的后加热体的通道为左右设置,所述连接管交替设置在加热体下方两侧,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弯折排布。
优选的,所述加热体的加热体内部设有垂直设置、与上方非密封连接的隔板,将内部的空腔分割成“冂”形通道。
为了便于清理维护,所述清灰口分别设置于连接管的中部。
为增加热水的加热时间,所述水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设置燃烧室所在的壳体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利用加热体对锅炉内部的导热介质进行加热,烟气在加热体的内部上升下降的过程中有效增加了行程,使得加热时间增长,利用率提高;排水管的弯折排布,增加外界水在导热介质的停留时间;加热体的下方设有清灰口有效解决杂质清理以及维修不便的问题;锅炉内部不产生水垢,使用寿命长,内部利用率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加热体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水管,3.燃烧机,4.燃烧室,41.第一加热体,42.后加热体,5.隔板,6.连接管,61.清灰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常压热水锅炉,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一侧设有燃烧室4。壳体内部设有液态的导热介质,一般为导热水或者导热油。壳体1的内部设有若干加热体,加热体的内部均设有竖直方向的隔板5,这些隔板5与加热体的顶端非接触连接,形成内部为“冂”形通道。这些通道通过位于底部的连接管6连通依次连接形成烟气道,燃烧室的烟气经过通道最后经过出烟口排出锅炉内部。为了便于清理内部灰尘和对内部进行维护,连接管6中部的壳体上还设有清灰口61。加热体之间还设有弯折的水管2,水管按照加热体的走势进行设置,方便受热增加行程。
本实施例中包括4的加热体,其中最前端与燃烧室4相连通的第一加热体41,其隔板5的隔离出的通道方向前后设置,即烟气经过加热体底部直接上升至另一侧下降;而后加热体的隔板隔离出的通达方向沿着锅炉的轴线左右设置,即隔板位于锅炉的纵轴方向,第一加热体排出的烟气经过位于一侧的连接管进入后加热体的一侧,烟气上升之后经过另一侧的通道下降之后在利用位于该侧的连接管进入下一加热体,如此在左右方交替上升下降,达到增加回程的目的。
水管2的进出水口固定在燃烧室4的,内部弯折与加热体间的空隙相适应,增加了行程,也增加了受热面积。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热源为燃烧机3或者其他类型的发热装置,烟气进入加热体形成的通道内对导热介质加热,水管与导热介质接触,实现烟气和外部水源的长距离、长时间接触,增加热量的利用率。当使用较长时间以后,可以通过清灰口将内部灰尘清理出来,方便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伟,未经刘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11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杨梅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庭院植物防病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