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腔集成式EGR混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1867.9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4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安涛;贾李水;李阳;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6/19 | 分类号: | F02M26/19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egr 混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天然气发动机燃气供给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双腔集成式EGR混合器,适用于简化结构、精确控制空燃比。
背景技术
天然气发动机燃气供给系统主要由减压器、气轨总成和混合器组成,其中混合器的作用是提供空气与天然气混合的场所。随着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燃气发动机在尾气净化方面采用了排气再循环(EGR)系统,即将发动机排气再重新引入到缸内参与燃烧作功,这时也需要一个混合装置,使尾气与可燃混合气或是空气进行均匀混合。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4653354A,申请公布日为2015年5月27日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EGR混合装置,包括用于混合空气和燃气的燃气混合器以及与燃气混合器的混合气出气口连通的EGR混合器,EGR混合器包括EGR混合器体和设于EGR混合器体内的EGR支管,EGR支管和EGR混合器体内壁上均设有将废气喷到EGR混合器体中的若干废气喷孔。虽然该发明的废气、空气和天燃气的混合均匀度较高,但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1、该EGR混合装置由三个部件依次组合而成,结构复杂,且其内部采用了导流环、导流柱、扰流环、扰流片、EGR支管等结构,使得进气阻力较大,因此需要对空气量进行补充,即加大增压器的增压压力或加大流通面积,若加大流通面积,会使得混合装置的总体体积增大,安装不便;
2、该EGR混合装置采用先混合空气与燃气,再将其于废气混合的方式,这种混合方式无法精确控制空燃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无法精确控制空燃比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精确控制空燃比的双腔集成式EGR混合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腔集成式EGR混合器,包括壳体、内腔,所述内腔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相配合;
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燃气进气口、尾气进气口,所述内腔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内腔上沿其外圈开设有一号外环槽、二号外环槽;
所述一号外环槽近内腔的空气排气端设置,一号外环槽与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燃气稳压腔,该燃气稳压腔的两侧分别与燃气进气口、内腔的腔体相通;
所述二号外环槽近内腔的空气进气端设置,二号环槽外与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尾气稳压腔,该尾气稳压腔的两侧分别与尾气进气口、腔体相通。
所述燃气稳压腔通过沿其内圈开设的多个一号通孔与腔体相通,所述尾气稳压腔通过沿其内圈开设的多个二号通孔与腔体相通。
所述腔体中位于二号外环槽的区域设置有喉口,该喉口处的直径小于其两侧的直径。
所述内腔的外壁上位于一号外环槽和二号外环槽之间的部位通过密封圈与壳体的内壁相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腔集成式EGR混合器中内腔上沿其外圈开设有一号外环槽、二号外环槽,一号外环槽近内腔的空气排气端设置,一号外环槽与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燃气稳压腔,该燃气稳压腔的两侧分别与燃气进气口、内腔的腔体相通,二号外环槽近内腔的空气进气端设置,二号环槽外与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尾气稳压腔,该尾气稳压腔的两侧分别与尾气进气口、腔体相通,工作时,由空气排气端进入腔体的空气先与经尾气稳压腔进入腔体的尾气混合,再与经燃气稳压腔进入腔体的燃气混合,一方面,该设计仅采用一个内腔与壳体组合后即可形成两个腔体,且无需在腔体内部增设其它部件,结构简单,另一方面,上述混合方式可精确控制空燃比,精确计量燃气量。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精确控制空燃比。
2、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腔集成式EGR混合器的腔体中位于二号外环槽的区域设置有喉口,该喉口处的直径小于其两侧的直径,即将内腔中尾气进气区域设计成文丘里式结构,当气体流至喉口处时,其流速会增加,气体压力会减小,流过喉口后,流速与压力则会恢复,该结构有利于压力较低的尾气进入到压力较高的内腔中均匀混合。因此,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气体的均匀混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内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燃气进气口11、尾气进气口12、内腔2、一号外环槽21、二号外环槽22、空气进气端23、空气排气端24、腔体25、喉口251、一号通孔26、二号通孔27、燃气稳压腔3、尾气稳压腔4、密封圈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18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