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算机主板芯片安全防护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2284.8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5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周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70 | 分类号: | G06F21/7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鲁华 |
地址: | 2734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主板 芯片 安全 防护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主板芯片安全防护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主板是电脑部件中最重要的部分,不管是硬盘、内存还是处理器都需要和主板连接,也都需要主板能够兼容支持。一套合理的电脑配置,主板要与其它主要部件相互兼容,所以主板是电脑最重要的部件。对于主板而言,芯片组几乎决定了这块主板的功能,进而影响到整个电脑系统性能的发挥,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芯片组性能的优劣,决定了主板性能的好坏与级别的高低。因此,需要对主板芯片进行科学的处理,使主板芯片的质量得到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主板芯片安全防护处理系统,以便更好地改善计算机芯片的安全防护效果,改善计算机芯片的使用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计算机主板芯片安全防护处理系统,包括底座板,底座板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上部之间连接有顶板,顶板上部左侧设置有吹风机,吹风机下部连接有出风管,出风管下部连接有出风腔,顶板上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供气腔,供气腔上部连接有进气管,供气腔下部连接有供气管,供气管下部连接有出气腔,出气腔下部连接有多个出气管;顶板下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下部连接有设备腔,设备腔右侧设置有抽风机,抽风机下部连接有进尘腔,抽风机上部连接有出尘管,出尘管右侧设置有集尘腔;右支撑柱左侧下部设置有储存腔,储存腔下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弹簧,弹簧上部连接有支撑板,储存腔左侧设置有电机,电机上部设置有右辊轮,电机和右辊轮之间连接有传动带,左支撑柱右侧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上部设置有左辊轮,左辊轮和右辊轮之间连接有输送带,输送带上部设置有多个主板芯片。
进一步地,右支撑柱左侧上部设置有显示器支座,显示器支座下部设置有显示器。
进一步地,设备腔左侧设置有电源接口,电源接口下部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内部设置有加热板,电源接口上设置有电源线与加热板相连接。
该装置中,在电机的作用下,传动带带动右辊轮转动,从而带动输送带转动,将主板芯片向右输送。在吹风机的作用下,风从出风管进入出风腔后吹出,将下方主板芯片上的粉尘吹去。当主板芯片到达加热腔下方时,电源接口接通外部电源,加热板开始加热,对主板芯片进行干燥处理。打开进气管上的阀门开关,将绝缘气体从进气管送入供气腔。绝缘气体从供气管进入出气腔,再从出气管吹出,对下方的主板芯片进行绝缘处理。主板芯片继续向右移动,到达进尘腔下方时,在抽风机的作用下,主板芯片上残留的粉尘被吸入进尘腔,粉尘再从出尘管进入集尘腔内进行收集,使主板芯片表面保持洁净。主板芯片到达右辊轮上方后,进入储存腔内进行储存。利用弹簧对支撑板进行支撑,可以减少主板芯片受到的震动,避免主板芯片损坏。利用显示器对主板芯片的相关信息进行展示,使工作人员能及时地了解主板芯片的处理状态。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装置能有效地针对计算机主板芯片进行安全防护,不仅方便除尘,也方便绝缘处理,改善了主板芯片防潮、绝缘、除尘处理效果,实现计算机主板芯片的综合性安全防护处理,提高了芯片使用效果,改善了芯片使用成品率,提高了计算机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底座板;2、主板芯片;3、加热板;4、加热腔;5、出气腔;6、出气管;7、输送带;8、电机;9、传动带;10、右辊轮;11、右支撑柱;12、弹簧;13、支撑板;14、储存腔;15、显示器支座;16、显示器;17、抽风机;18、集尘腔;19、出尘管;20、供气管;21、设备腔;22、进气管;23、供气腔;24、连接柱;25、电源接口;26、吹风机;27、顶板;28、出风管;29、左支撑柱;30、出风腔;31、左辊轮;32、支撑杆;33、进尘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大学,未经临沂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22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使用LED屏的智能面部识别装置
- 下一篇:触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