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送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3583.3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6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马赜纬;王怡;周宇;黄艳秋;杨洋;任晓芬;朱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3/06 | 分类号: | F24F1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送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的日益普及,传统空调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如空气品质恶化,病态建筑综合征以及能源浪费等。传统空调以控制室内整体环境为手段,达到满足室内人员热舒适的要求。然而传统空调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传统的空调由于风口位置的原因以及室内家具负荷位置的综合作用,从出风口出来的射流的运动往往与人们设计时的预期不同,从而导致局部区域的热负荷无法得到满足。
20世纪末丹麦技术大学的Fanger教授首次提出个性化送风(Personalizedair)的概念,即向工位输送清洁干燥的新风,并预计室内空气品质将因此发生从一般到优异的范式转变。
个性化送风强化了工位区的环境控制,通过个人的调节,可以使工位区内的热环境在较宽的范围内变化,从而满足不同热负荷的要求。它不但在解决个人热舒适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而且可以将新鲜空气直接送到人的呼吸区,不仅提高了室内人员所吸入空气的品质并且减少了新风量,进而降低了处理新风的能耗,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一些传统的个性化送风装置为了达到控制整个人员的局部微环境的目的,通常都采用从上到下直吹头部的方法达到送风气流包裹人体的目的,然而送风口直吹头部很容易导致人员产生不舒适感。同时,大多数传统的个性化送风装置缺少对整个人体微环境的控制,大多是对人体局部环境的控制,比如面部、上身等,这在大多数工业建筑以及一些民用建筑中是无法满足人员热舒适要求的。即使一些个性化送风装置可以对整个人体微环境进行控制,但是这时的新风量不能满足卫生要求。因此,传统的个性化送风装置很难做到既满足整个人体微环境的舒适性要求,又满足呼吸区的新风量要求,同时又不产生令人员不适的吹风感和不均匀送风感。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个性化送风装置的推广与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整个人体微环境的舒适性要求且能满足呼吸区新风量要求的个性化的送风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送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房间顶板下方的送风管道,所述送风管道的末端活动安装有用于向房间内人体送风的送风口装置,送风口装置能够沿靠近或远离送风管道的方向运动。
具体地,所述送风管道与送风口装置之间安装有能够使送风口装置沿靠近或远离送风管道的方向运动的连接件。
具体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送风管道下方的柔性连接件,柔性连接件的下方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下方安装所述的送风口装置;
连接管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上竖直设置有多个连接杆,连接环可沿连接杆滑动。
具体地,所述连接环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设在房间顶板上,其另一端穿过通孔并安装有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与送风口装置之间设置有风口静压箱。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口装置内安装有蜂窝器。
具体地,所述送风口装置的送风口为条缝式结构,所述条缝式结构采用圆环形条缝、方形条缝或椭圆形条缝。
进一步地,在房间底板上设置有回风口,回风口位于送风口装置的正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送风管道的末端安装有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送风口装置,送风口装置安装在人体头部正上方,提供一种个性化的送风方式,且送风口装置距离人体头部的距离可调节,从而较大程度地满足人体舒适性的要求。
2、本实用新型的送风口装置通过条缝式的送风口竖直向下送风,气流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会由于贴附效应即康达效应的影响而贴附与人体表面向下流动,可以延长气流射程并减少气流与周围空气的掺混,从而在人体表面形成一层清洁舒适的空气层,能够满足整个人体微环境的舒适性要求且能满足呼吸区新风量要求。
3、连接管与送风口装置之间设置有风口静压箱,使得气流速度大幅减小,降低了气流的动压,增加了气流的静压,保证由连接管进入送风口装置内的气流达到稳定且减小气流的振动作用。
4、送风口装置内安装有蜂窝器,从而使气流获得较低的湍流强度,达到消弱送风气流卷吸周围空气能力的目的,使送风气流衰减地更慢,使得由送风口装置送出的气流的速度分布更加均匀,且气流运动方向均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送风口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送风口装置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35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面板与前蜗壳的安装装置
- 下一篇:智能室内空气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