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4192.3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1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晓妍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3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内科 固定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消化内镜是用于消化道的内窥镜。消化内镜常见种类有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结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腹腔镜、经口胆道子母镜、胰管镜等。
目前,在使用消化内镜进行操作时,通常都需要多位医疗人员辅助,需要准确定位时,还需要其它人员辅助固定,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因多位相关人员配合而产生失误及困难的可能性,不但操作麻烦,且效果不好;另外,现有使用的部分医院采用内镜咬口进行固定,在使用过程中,不管是一般内镜操作,还是消化系疾病的介入治疗,经常易发生内镜从胃腔向外滑动;特别是操作者不熟练时,或者在一手持内镜,另一手持纱布块或异物钳等器械时,易使内镜从内镜咬口内脱出,加之有时患者伴有剧烈呕吐,更易发生内镜滑脱,影响操作,甚至致内镜跌落,损坏内镜,也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对消化内镜进行有效固定,可以调整消化内镜管位置和方向,防止内镜管滑动的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板、支柱和内镜夹,所述固定板上侧面设置有半圆弧形槽,固定板右侧设置有销轴,销轴上铰接有夹杆,所述夹杆为半圆弧形杆,夹杆的圆弧与半圆弧形槽的圆弧相匹配,销轴与夹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扭力弹簧,固定板上还固定有支柱,支柱远离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内镜夹,所述内镜夹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均成半圆环形且两者交叉配合形成内镜装夹部,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交叉处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套有第二扭力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臂尾部设置有第一短把手,第二夹臂尾部设置有第二短把手,第二短把手与支柱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短把手和第二短把手上均设置有防滑纹路。
进一步的,所述支柱为金属定型软管。
进一步的,所述支柱通过底座安装固定在固定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需要穿入人体内的消化内镜管到达指定位置后,将消化内镜管通过半圆弧形槽、半圆弧形的夹杆和第一扭力弹簧配合固定,通过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第二扭力弹簧对消化内镜管进行再固定,由于支柱为金属定型软管,所以由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组成的内镜装夹部可调整消化内镜管的位置和方向,便于医务人员操作;半圆弧形槽、半圆弧形的夹杆、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设置,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和大小消化内镜,固定安全可靠,效果好,有效弥补现有消化内镜需要多人辅助固定的缺陷;同时也避免内镜管出现滑动甚至内镜跌落的现象,延长了内镜的使用寿命。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对消化内镜进行有效固定,可以调整消化内镜管位置和方向,防止内镜管出现滑动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板,2-夹杆,3-销轴,4-底座,5-支柱,6-第二短把手,7-第一短把手,8-第二夹臂,9-第一夹臂,1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板1、支柱5和内镜夹,所述固定板1上侧面设置有半圆弧形槽,固定板1右侧设置有销轴3,销轴3上铰接有夹杆2,所述夹杆2为半圆弧形杆,夹杆2的圆弧与半圆弧形槽的圆弧相匹配,销轴3与夹杆2之间设置有第一扭力弹簧,固定板1上还固定有支柱5,支柱5远离固定板1的一端设置有内镜夹,所述内镜夹包括第一夹臂9和第二夹臂8,第一夹臂9和第二夹臂8均成半圆环形且两者交叉配合形成内镜装夹部,第一夹臂9与第二夹臂8交叉处设置有转轴10,转轴10上套有第二扭力弹簧。
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臂9尾部设置有第一短把手7,第二夹臂8尾部设置有第二短把手6,第二短把手6与支柱5端部固定连接。
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短把手7和第二短把手6上均设置有防滑纹路。
实施例中,所述支柱5为金属定型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晓妍,未经朱晓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41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