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洗毛生产线中的洗毛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5633.1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2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邱淦新;吴帼英;石建;李茹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新毛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B3/10 | 分类号: | D01B3/10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产线 中的 洗毛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洗毛生产线中的洗毛斗。
背景技术
在对纺织用原毛的处理过程中,先要对原毛进行打松、清洗、吹干等步骤,其中,在清洗阶段,由于量大,用到的又是热水进行清洗,不节能人工作业,需要借助洗毛装置,如专利号为CN20318779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洗毛生产线中的羊毛高效洗涤装置,沿羊毛的运行方向,顺次设置有第一洗涤槽、第二洗涤槽与第三洗涤槽,在相邻两个洗涤槽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可以将前一道洗涤槽输出的羊毛轧干、并输送至后一道洗涤槽中的挤压输送机构。加强了对羊毛原毛的洗涤效果,从而减少了洗净毛中的含油量,提高了洗净毛的质量,决定洗涤效果的还是洗涤槽,在洗涤槽中,毛很容易成堆,洗涤所用到的工具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在洗涤槽中,洗涤效果佳,使用又方便,提供一种用于洗毛生产线中的洗毛斗,结构简单,对原毛的洗涤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采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洗毛生产线中的洗毛斗,包括斗体,所述斗体包括固定顶和围绕所述固定顶的外圈设置的侧壁,所述固定顶和所述侧壁围成一底部具有开口的冲击腔,所述固定顶设置有出气口。
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冲击腔,在洗毛斗从上至下进入洗涤槽内时,洗涤水会在冲击腔形成冲击力,对原毛冲击洗涤,洗涤彻底;由于洗涤用水多为热水,会产生大量蒸汽,设置出气口,防止冲击腔气压过大,发生危险。
作为优选,所述冲击腔的横截面积由所述固定顶至所述开口逐渐增大,冲击腔内所得到的水量足够大,产生的冲击力足够大。
作为优选,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可从所述冲击腔内向外打开的顶盖。
作为优选,所述侧壁包括前壁、后壁、左壁和右壁,所述前、后壁垂直于洗涤时水流的流向,所述前、后壁的长度大于所述左、右臂的长度。前、后壁,尤其是前壁,与水流方向相反并垂直,当洗毛斗进入洗涤槽时,能借助水流,给冲击腔截留住更大容量的水,产生更大的冲击力。
作为优选,所述前壁下端伸出所述冲击腔形成辅助部,更利于给冲击腔截留住更大容量的水,产生更大的冲击力。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部的高度为所述冲击腔高度的1/2-1/3。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部具有一水平区和一竖直区,所述水平区和所述竖直区连接并形成过渡区。
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冲击腔内水的冲击力来完成对原毛的冲洗,并同时结合水的流向,加大冲击力度,洗涤效果佳,使用又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洗毛生产线中的洗毛斗,包括斗体,如附图1、2所示,斗体包括固定顶11和围绕所述固定顶11的外圈设置的侧壁12,侧壁包括前壁、后壁、左壁和右壁,所述前、后壁垂直于洗涤时水流的流向,所述前、后壁的长度大于左、右臂的长度,呈近似的梯形结构。所述固定顶11和所述侧壁12围成一底部具有开口的冲击腔13;固定顶11设置有出气口111,出气口111处设置有可从冲击腔13内向外打开的顶盖112。冲击腔13的横截面积由所述固定顶11至所述开口111逐渐增大。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洗毛生产线中的洗毛斗,包括斗体,斗体包括固定顶11和围绕所述固定顶11的外圈设置的侧壁12,侧壁包括前壁、后壁、左壁和右壁,所述前、后壁垂直于洗涤时水流的流向,所述前、后壁的长度大于左、右臂的长度,呈近似的梯形结构。所述固定顶11和所述侧壁12围成一底部具有开口的冲击腔13;固定顶11设置有出气口111,出气口111处设置有可从冲击腔13内向外打开的顶盖112。冲击腔13的横截面积由所述固定顶11至所述开口111逐渐增大。前壁下端延伸出伸出所述冲击腔13形成辅助部,辅助部的高度为所述冲击腔高度的1/2-1/3,本实施例为1/2。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洗毛生产线中的洗毛斗,包括斗体,斗体包括固定顶11和围绕所述固定顶11的外圈设置的侧壁12,侧壁包括前壁、后壁、左壁和右壁,所述前、后壁垂直于洗涤时水流的流向,所述前、后壁的长度大于左、右臂的长度,呈近似的梯形结构。所述固定顶11和所述侧壁12围成一底部具有开口的冲击腔13;固定顶11设置有出气口111,出气口111处设置有可从冲击腔13内向外打开的顶盖112。冲击腔13的横截面积由所述固定顶11至所述开口111逐渐增大。前壁下端伸出所述冲击腔13形成辅助部,辅助部辅助部具有一水平区和一竖直区,水平区和竖直区连接并形成过渡区,利于截留水,以在冲击腔13内产生更大的冲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新毛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新毛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56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水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单晶制备过程中的PBN坩埚固定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