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醇类燃料在炉灶上的气化燃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7031.X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4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谢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军;谢长生 |
主分类号: | F24C5/02 | 分类号: | F24C5/02;F24C5/12;F24C5/16;F23D11/38;F23D11/44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张慧乐 |
地址: | 46555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炉灶 气化 燃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料在炉灶上的燃烧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甲醇或乙醇等醇类燃料在炉灶上的气化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解决醇类燃料的炉灶燃烧方式有:一、通过自流压力,将燃料流入到燃烧室进行燃烧,该方式是目前最普遍的,该方式有以下问题不能解决;1、不能自动点火,靠手动点火存在安全隐患、且操作不便等问题,2、燃烧不充分(燃烧不尽、有气味、毒气重),3、燃料能耗大(不能有效控制油量),4、燃料容器不标准(存在安全隐患),5、噪音大等诸多问题。二、经过电加热盘管道后,由于温度高,很容易造成管道喷头形成积碳,从而堵塞管道喷头,造成炉灶不能正常使用,并存在维修费用高、噪音大等问题,所以没有在市场上全面推广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醇类燃料的炉灶燃烧方式在使用时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醇类燃料在炉灶上的气化燃烧系统,该系统燃料在常态下经过油泵自吸能力,从容器里将燃料输送到燃烧室,由于经过喷头时燃料为常温状态,喷出时不会造成喷头积碳,不会堵塞喷头管道,后期维护少,燃料经过分火盘加热后喷出为气态,燃料能充分燃烧,能源利用率高,制造成本低,操作极其方便,节省燃料,安全系数高。
技术方案:一种醇类燃料在炉灶上的气化燃烧系统,包括燃烧室、油路及操作平台,所述燃烧室内安装有喷头及延时点火器,在燃烧室上部放置有炉头、不锈钢聚火圈,在不锈钢聚火圈上放置有气化分火盘,所述气化分火盘与燃烧室内腔相通,所述油路包括无压力容器、油泵及油量调节阀,所述油路进口与无压力容器出口连通,出口与燃烧室内喷头连通,油泵及油量调节阀安装在油路上,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电源开关、显示灯,所述电源开关分别与显示灯、油量调节阀、延时点火器、油泵电气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燃烧室侧壁安装有与燃烧室内腔相通的风机,并在操作平台上设置有与风机对应的风机调速开关,所述炉头为双层结构,在炉头内壁圆周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通风孔。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喷头端部中心为喷料口,所述喷头端部外缘高于喷料口处,自喷头端部外缘至喷料口处逐渐向内凹陷,形成一凹形水槽。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水槽深度为2-3cm。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通风孔在炉头内壁上的布局形式为:自炉头底部向上0.5cm处圆周均布有15个通风孔作为第一层通风孔,自炉头底部向上1.5cm处圆周均布有8个通风孔作为第二层通风孔,自炉头底部向上3cm处圆周均布有6个通风孔作为第三层通风孔,自炉头底部向上5cm处均布有6个通风孔作为第四层通风孔,所述炉头内壁顶部圆周均布有16个通风孔作为第五层通风孔。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通风孔孔径为4.5mm,第四层、第五层通风孔孔径为3.5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醇类燃料在炉灶上的气化燃烧系统在工作时,燃料是在常态下,经过油泵自吸能力,从容器里将燃料输送到燃烧室,喷出时没有任何温度,绝对不会堵塞喷头管道,后期维护少,炉灶使用寿命长。燃料喷到燃烧室后,通过分火盘的作用,燃料在燃烧室内经过气化后再喷出来,从而有效地充分燃烧,综合利用燃料,能源利用率高。本新型中的喷头具有自身降温功能,能有效地减小高温对喷头的影响(热涨冷缩),又能将燃料分离的水或剩余燃料装在喷头周边小槽里,既能达到对喷头降温又能不让余燃料泄露,该新式炉头加上特制的不锈钢聚火圈,能有效地进行第二次汽化(将不锈钢烧红后,燃料喷到聚火圈和分火盘后能有效进行汽化,达到燃烧彻底的效果,本新型炉头特有设计具有节省燃料、降低能耗、无有害气味,安全方便、实用性强,安装快捷,成本低等特点。该系统还具有一键点火功能,油量可大可小,操作极其方便,本实用新型安全性能强,使用方便、节省燃料,无任何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醇类燃料在炉灶上的气化燃烧系统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醇类燃料在炉灶上的气化燃烧系统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喷头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喷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炉头通风孔整体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军;谢长生,未经杨军;谢长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70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陶炉
- 下一篇:一种兰炭颗粒清洁燃烧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