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下肢患者康复训练的减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8797.X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2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更谦;边立伟;陈贵亮;冯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22/08 | 分类号: | A63B22/08;A63B24/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李济群 |
地址: | 300130 天津市红桥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下肢 患者 康复训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下肢患者康复训练的减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的不断地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由于外伤、意外伤害、脑卒中等原因造成的腿疾患者在治疗的中后期需通过康复理疗才能恢复功能。现在对于腿疾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是有医师和医护人员充当“人体支架”来帮助患者训练,这样一来对医师和医护人员的体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由于人的体力和精力以及经济等原因患者得不到充分的训练,而且在这种训练模式下患者得不到全方面的训练,虽然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是达不到理想的程度。这就需要一种康复训练系统来代替医师和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训练,减轻医师和医护人员的体力劳动,并使患者在较经济的情况下得到充足又全方面的康复训练。
由于患者下肢没有支撑能力或者只有部分支撑能力但不足以支撑自身的全部重量,这就对康复减重系统提出了替患者减重的要求。减重步行训练(BodyWeightSupportTraining,BWST)是现在比较好的一种减重方式,它是利用悬吊方式,通过绳索连接患者穿戴的减重背心上对患者进行减重的。德国柏林弗朗霍费尔研究所(FRANHOFFINSTITUT)研制的绳驱动康复机器人STRING-MAN,患者站于训练机构中上身穿着减重马甲,马甲上有若干跟绳索连接实现减重,绳索分布在马甲的不同部位。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与Balgrist医学康复中心联合研发了LOKOMAT,LOKOMAT的早期产品是有一个配重块,通过配重块的重力来实现减重的,后期产品是减重系统是通过螺母丝杠带动一组弹簧实现训练中的减重。虽然,现有康复训练减重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减重,但是,减重操作比较复杂,并只允许患者在固定的位置运动,因此限制了患者的运动空间,影响训练效果。需要一种具有可设定恒力的减重系统和跟随患者在较大空间范围内进行训练的减重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下肢患者康复训练的减重系统。该减重系统将可跟随患者运动的随动减重系统与常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跑步机式训练平台相结合,实现了可设定减重值的恒力减重和对患者运动的跟随功能,同时能允许患者具有更大幅度的运动自由,从而提高腿疾患者进行训练的理疗训练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下肢患者康复训练的减重系统,包括系统支架装置、跑步机训练平台装置和控制装置,系统支架装置固定在跑步机训练平台装置的两侧,系统支架装置包括竖直支架、减重平台支架、扶杆和调节支撑架,扶杆通过相应的调节支撑架安装在相应的竖直支架的内侧,竖直支架的上方连接有减重平台支架,减重平台支架为矩形;所述跑步机训练平台装置包括训练平台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跟随减重平台装置,所述跟随减重平台装置固定在减重平台支架上方;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跟随减重平台装置和跑步机训练平台装置的运动,控制装置设有恒力减重控制程序以及跑步机训练平台装置和跟随减重平台装置的速度控制程序;
所述跟随减重平台装置包括移动平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绳驱跟随机构、绳张力控制恒减重机构、减重马甲、支撑机构和导轨滑块;
所述第一导轨沿扶杆长度方向固定在减重平台支架上方,且第一导轨与减重平台支架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导轨平行于第一导轨固定在减重平台支架的表面上,且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平台通过导轨滑块安装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且移动平台可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沿扶杆长度方向前后移动;所述移动平台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机构为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沿着扶杆长度方向相对安装在移动平台的通孔两侧;所述减重马甲用于训练者穿戴,所述绳张力控制恒减重机构位于支撑机构的右边支撑板的左侧,绳驱跟随机构位于支撑机构的右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87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LSP效应陷光增效新型减反射结构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贴眼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