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电动公交车的大电流快速充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9695.X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6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乔国锋;胡江伟;卢修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能特(苏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王健 |
地址: | 215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电动 公交车 电流 快速 充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动公交车的大电流快速充电机,属于电动汽车自动充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能源多样化需求的提高,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汽车市场上,与传统燃油汽车不同的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没有燃油发动机,而是由充电模块、电池以及电机等组成,电池通过充电模块的充电口与市电连接以充电,电池为电机的动力源,电机转动以驱动车轮。
现有电动汽车存在的问题,充电困难,耗时长,续驶路程短,一般一次充电需要2~3小时,能行驶150公里左右,无法与燃油汽车相比,然而内燃机车的使用是能源环境危机进一步加深的重要原因,因此,低噪音、零排放、能量利用率高的电动汽车将替代传统内燃机汽车,为此需要充电设备的相适应,来达到充电时间短、行程长、工作可靠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动公交车的大电流快速充电机,该应用于电动公交车的大电流快速充电机避免了雨天雨水沿着塔式绝缘子的外侧下滴形成连续的水膜,导致水平杆和母排电导通,实现了全天候强绝缘性,有效解决了现有直流充电架雨天绝缘不佳无法使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电动公交车的大电流快速充电机,包括充电功率柜、地基、2个正极固定管、2个负极固定管、正极母排和负极母排,所述充电功率柜用于将工业三相380伏交流电转化为与电动汽车匹配的直流电,所述充电功率柜进一步包括柜体、前门板、左门板和右门板,所述柜体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充电模块区、中央控制区和输入输出端电气区,所述充电模块区用于将工业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此中央控制区分别通过上、下层板与充电模块区、输入输出端电气区隔离;
所述左门板、右门板和前门板分别安装于柜体的充电模块区左、右侧和前面,所述左门板、右门板和前门板沿周向边缘区设置有发泡密封条,所述充电模块区左、右侧和前面沿周向边缘区域设置有导水槽,所述左门板、右门板和前门板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发泡密封条密封地压合于导水槽的前端面,所述左门板、右门板和前门板的下端面具有若干个门板滴水孔,所述导水槽下端面具有若干个柜体滴水孔;
所述正极固定管、负极固定管均固定于地基上,2个正极固定管之间沿竖直方向固定有2个正极横杆,此2个正极横杆之间固定有一正极竖杆,2个负极固定管之间沿竖直方向固定有2个负极横杆,此2个负极横杆之间固定有一负极竖杆;
一正极水平杆一端固定于正极竖杆上且与正极竖杆垂直设置,一负极水平杆一端固定于负极竖杆上且与负极竖杆垂直设置,所述正极母排分别通过2个高压绝缘子安装于正极水平杆、负极水平杆上,所述负极母排分别通过2个高压绝缘子安装于正极水平杆、负极水平杆上;
一正极电缆安装于正极固定管上,一负极电缆安装于负极固定管上,位于负极电缆一端的输出端与负极母排电连接,负极电缆另一端连接到充电功率柜,位于正极电缆一端的输出端与正极母排电连接,正极电缆另一端连接到充电功率柜,所述2个正极固定管中至少一个正极固定管上安装有第一避雷针,所述2个负极固定管中至少一个负极固定管上安装有第二避雷针;
一正极电缆安装于正极固定管上,位于正极电缆一端的输出端与正极母排电连接,一负极电缆安装于负极固定管上,位于负极电缆一端的输出端与负极母排电连接;
一弧形正极支撑杆的上端与正极水平杆连接,其下端与正极竖杆连接,一弧形负极支撑杆的上端与负极水平杆连接,其下端与负极竖杆连接;
所述高压绝缘子包括筒状主体、2个顶部伞状绝缘片、2个次顶部伞状绝缘片和中部伞状绝缘片,所述中部伞状绝缘片的直径大于顶部伞状绝缘片的直径,次顶部伞状绝缘片直径小于顶部伞状绝缘片直径;
所述2个顶部伞状绝缘片分别位于筒状主体上部,所述中部伞状绝缘片位于筒状主体中部,2个次顶部伞状绝缘片中一个位于一个顶部伞状绝缘片与中部伞状绝缘片之间,另一个次顶部伞状绝缘片位于另一个顶部伞状绝缘片与中部伞状绝缘片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方案如下:
1.上述方案中,2个所述正极横杆平行设置,2个所述负极横杆平行设置。
2.上述方案中,所述正极母排、负极母排平行设置。
3.上述方案中,所述正极电缆埋设于正极固定管内,所述负极电缆埋设于负极固定管内。
4.上述方案中,位于所述筒状主体两端的法兰部通过螺栓与正极水平杆、负极水平杆和正极母排、负极母排连接。
5.上述方案中,所述输入输出端电气区隔离由并排的输入电气子区和输出电气子区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能特(苏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艾能特(苏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96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座椅升降机构
- 下一篇:安培力刹车装置及包括其的能量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