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血管流动腔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2967.1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3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徐紫宸;王贵学;徐文峰;廖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流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医学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仿血管流动腔。
背景技术
在生物医学工程实验研究中,对于血液细胞等多种细胞在流体力的刺激下, 其分离和相同流体环境下增殖培养的比较研究实验;以及对于同种细胞在不同 流体环境刺激下的比较研究实验等,均需要一种,能够保证实验的同一性、又 同时满足细胞的在模拟血管持续流体力的影响下的不同条件对比实验。近年来, 各个专业实验室,都在根据自己的实验特性,开发和设计制作个性化的细胞流 体力学实验仪器。而血管流体实验用流动腔,是该种个性化仪器满足不同流体 或细胞条件,进行显微镜观察的主要部件之一。通过血管流体实验用流动腔的 不同腔室,或相同腔室不同细胞,能够完成模拟血管流体的多种实验。因此, 针对血管流体实验专用仪器,开发设计满足要求的血管流体实验用流动腔使用 方法,在保证实验的一致性和同一性方面具有巨大的需求。为此,在生物工程 科学实验研究中,需要开发一种仿血管流动腔体平台和其使用方法。
总之,现有技术中的生物流体实验用流动腔存在着通用性差,使用效率低 下,实验精度不足以满足实验要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血管流动腔。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血管流动腔,所述 流动腔包括呈扁平状长方体的上层体和下层体,上层体和下层体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上层体包括上层观察窗口、两个上层凸台、两组匀流池结构、四根流体管、 流动腔体、驱动结构、两个玻璃封片和螺栓孔;所述上层观察窗口呈长方形贯 穿设置于上层中部位置,两个上层凸台分别对称设置于上层观察窗口短边外侧 的上层体底部,两组匀流池结构分别对称设置于两个上层凸台底部,四根流体 管分两根为一组,每组分别一端连通对应一组匀流池结构,另一端连通上层体 外侧,并且将两个连通不同匀流池的流体管另一端通过向上拱起呈彩虹状的软 管连通,另外两个流体管另一端一个为流体进管口,一个为流体出管口;所述 流动腔体为透明的管状结构设置于上层观察窗口内且与观察窗口长边平行设 置,其两端均穿过上层体分别连通两组对称的匀流池结构,流动腔体穿过上层 体位置设置有流动腔体与上层体之间的流动腔体密封套;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流 动腔体径向转动,该驱动结构包括一对驱动单元,该对驱动单元对称设置于观 察窗口短边两侧,其各自驱动流动腔体两端,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微型同步电机、 传动组件、流动腔体卡紧传动齿轮和流动腔体套,微型同步电机通过固定片与 螺栓配合固定于上层体顶面,微型同步电机通过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流动腔体卡 紧传动齿轮,流动腔体卡紧传动齿轮固定外套于流动腔体套上,流动腔体套固 定外套于流动腔体一端;所述两个玻璃封片分别密闭粘贴于两个上层凸台底面, 其大小尺寸与两个上层凸台底面相同;所述螺栓孔设置于两上层凸台外侧;所 述下层体包括下层观察窗口、下层体容纳槽和螺栓孔;所述下层观察窗口呈长 方形贯穿设置下层中部位置,并与上层观察窗口对应设置,所述下层体容纳槽 外缘呈长方形沿下层观察窗口外侧设置一周且开口向上,其可容纳两个上层凸 台即两个上层凸台之间的突起物,螺栓孔设置于下层体容纳槽外侧,并与上层 体螺栓孔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流动腔体内径为φ0.3mm~φ5mm,所述流动腔体密封套和 流动腔体套均与流动腔体内径大小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流动腔体为2至4个,各个流动腔体均设置于上层观察窗 口内并均与观察窗口长边平行,各个流动腔体两端分别连通两组对称设置的匀 流池结构;驱动结构对应流动腔体数量配套设置2至4对驱动单元,每对驱动 单元均对称设置于观察窗口短边两侧,其各自驱动流动腔体两端,设置于观察 窗口同侧驱动单元中的微型同步电机通过固定连接片相互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体底面观察窗口长边两侧均设置有观察凹槽,该观察 凹槽沿观察窗口长边平行设置,其长度与观察窗口长边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匀流池结构包括均与观察窗口短边平行设置的匀流池、流 体均化池和溢流通道,所述匀流池设置于上层凸台底部靠近观察窗口一侧,并 与流动腔体连通;流体均化池设置于匀流池外侧的上层凸台底部,溢流通道将 匀流池与流体均化池顶部连通,流体均化池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细管孔组,细 管孔组与对应的流体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匀流池和溢流通道的流道宽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大学;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29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