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焊点计数与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4152.7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5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宇;王伟;唐健;李泉;韩国龙;张忆;邓景坤;谭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1321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at89s52 单片机 计数 控制器 | ||
1.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焊点计数与控制器,包括单片机模块(1),分别与该单片机模块电连接的数据输入模块(2)、信号采集模块(3)、数码管显示模块(4)和声光报警模块(5),还包括为上述五个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6),其特征是:所述单片机模块(1)采用型号为AT89S52的单片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焊点计数与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单片机模块(1)的最小工作系统电路包括与单片机U1连接的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所述时钟电路采用内部时钟方式,由单片机U1的XTAL1引脚、XTAL2引脚连接两个电容C1、C2和一个晶振X1构成;所述复位电路由与单片机U1的RST引脚、EA引脚连接的电阻R1、R2、电容C3和手动复位按钮F1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焊点计数与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数据输入模块(2)包括与单片机U1的P1.0/T2引脚连接的第一按键AN+、与单片机U1的P1.1/T2EX引脚连接的第二按键AN-、与单片机U1的P1.2引脚连接的选通开关SW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焊点计数与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信号采集模块(3)包括与单片机U1的P3.2/INT0引脚连接焊接机控制箱、一端与单片机U1的P1.3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的HF按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焊点计数与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数码管显示模块(4)包括基极与单片机U1的P2.0/AB引脚连接的三极管Q1、基极与单片机U1的P2.1/AB引脚连接的三极管Q2、基极与单片机U1的P2.2/A10引脚连接的三极管Q3、基极与单片机U1的P2.3/A11引脚连接的三极管Q4、基极与单片机U1的P2.4/A12引脚连接的三极管Q5、基极与单片机U1的P2.5/A13引脚连接的三极管Q6、基极与单片机U1的P2.6/A14引脚连接的三极管Q7和基极与单片机U1P2.7/A15的引脚连接的三极管Q8,
分别与单片机U1的P0.0/AD0引脚、P0.1/AD1引脚、P0.2/AD2引脚、P0.3/AD3引脚、P0.4/AD4引脚、P0.5/AD5引脚、P0.6/AD6引脚和P0.7/AD7引脚连接的预置焊点数显示和实际焊点数显示,所述预置焊点数显示的PA.1引脚、PA.2引脚、PA.3引脚和PA.4引脚分别与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和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实际焊点数显示的PB.1引脚、PB.2引脚、PB.3引脚和PB.4引脚也分别与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和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焊点计数与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声光报警模块(5)包括基极与单片机U1的P3.0/RXD引脚连接的三极管Q9、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的二极管D1和继电器RL1、一端与继电器RL1连接的红色警示灯L1;所述红色警示灯L1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和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焊点计数与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电源模块(6)包括一个220V的交流电源和两个直流电源,一个是+24V的直流电源,另一个是+5V的直流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415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救生舱用简易折叠卧铺
- 下一篇:既有桥梁加固用悬吊支架体系及其搭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