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5209.5 | 申请日: | 2015-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8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马俊达;王守宇;申雨;田剑;樊元晔;王洪;李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0 | 分类号: | E02D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挖孔桩 出土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
背景技术
桩径不大(不大于2m)的人工挖孔桩出土传统做法是沿井圈用Φ48钢管搭设高度不小于2.5m的井字架,并在井字架顶部安装电葫芦吊装桩孔土外运。
这种做法主要有三个缺点,一是钢管架每次挖完一根桩需要拆卸散运到另一根桩处重新搭设费时费工;二是钢管架对于场地的平整性要求比较高,雨天架体底部存在滑移的安全风险,三是钢管架作为传统施工架体的存在,跟不上现代施工的安全文明步伐,难以展示现代施工提倡的安全便捷可周转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包括:
四根支撑型钢柱,所述支撑型钢柱的底部设有支撑底座;
用于连接所述四根支撑型钢柱的多道横向支撑结构,每一道所述横向支撑结构均包括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型钢柱之间的四个连接型钢梁;
吊装梁,架设在多道所述横向支撑结构中高于人工挖孔桩长度的一道横向支撑结构上,所述吊装梁上设有用于吊挂出人工挖孔桩的吊挂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整体通过支撑底座而固定在施工现场,人工挖孔桩通过吊挂结构被吊挂出桩孔,整体强度好,安全性高,并可周转使用。
本实用新型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吊挂结构包括固接于所述吊装梁的滑轮组件以及通过卷扬机吊设于所述滑轮组件的吊钩。
本实用新型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一根所述支撑型钢柱包括相互拼接的两节支撑立柱,两节所述支撑立柱的拼接处均开设有第一对拉孔,两节所述支撑立柱的拼接处内置有钢榫板,所述钢榫板开设有与所述两节支撑立柱中的第一对拉孔对应的第二对拉孔,两节所述支撑立柱通过对拉螺栓贯穿所述第一对拉孔和所述第二对拉孔而相互拼接。
本实用新型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底座为焊接于两节所述支撑立柱中的下节支撑立柱底部的钢垫板,在所述钢垫板上开设有螺栓孔。
本实用新型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两节所述支撑立柱为方钢柱,所述连接型钢梁为H型钢梁。
本实用新型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H型钢梁通过连接耳板而连接于所述方钢柱上。
本实用新型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耳板焊接于所述方钢柱,且,所述连接耳板和所述H型钢梁的腹板上均开设有相对应的锁固孔。
本实用新型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吊装梁为H型钢梁,作为吊装梁的所述H型钢梁通过连接耳板而连接于作为连接型钢梁的所述H型钢梁上。
本实用新型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耳板焊接于作为连接型钢梁的所述H型钢梁上,且,所述连接耳板和作为吊装梁的所述H型钢梁的腹板上均开设有相对应的锁固孔。
本实用新型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位于多道所述横向支撑结构中最上方的那一道横向支撑结构设于所述四根支撑型钢柱的顶端,且所述四根支撑型钢柱的顶端铺设有遮棚。
本实用新型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虽然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但是可周转使用次数非常多,使用时间越长相对成本越低,经济性好;
2)整个架体全部采用螺栓连接,迎合了现代施工的绿色环保理念,以后即便不作出土架之用也可以拆卸投入以作他用;
3)由于型钢刚度大,在出土桩桩径一致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用塔吊整体吊装移动位置,省时省力;
4)型钢架体整体性好,安全性高,同时美观大气,可以很好的展现安全文明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去掉遮棚以及最上方的一道横向支撑结构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的支撑型钢柱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人工挖孔桩出土支架的支撑底座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52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下砂垫层抛设结构
- 下一篇:桩基扩大头的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