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利用电动力静触头的接地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8403.9 | 申请日: | 2015-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1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周丽菡;姜春伟;毛朝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山市电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44 | 分类号: | H01H1/44;H01H1/5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郑海峰 |
地址: | 324102 浙江省衢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利用 动力 静触头 接地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地开关,该接地开关带有可提高开关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的新型触头。
背景技术
随着输配电领域国标与IEC标准的接轨,对于高压开关尤其是接地开关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的要求逐渐提高。与此同时,环境保护,低碳发展也处于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地位。之前的接地开关大多为平面夹紧式结构,这种结构已经落后,不能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要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977183公开了一种静触头,这种静触头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两相对的接触板,接触板外侧设有支撑板,接触板上设有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通孔,支撑板上通过两固定杆与通孔固连,支撑板下部与基座固连。支撑板与接触板之间设有一碟簧,碟簧套设与固定杆上。这一改进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动触头的进入,机械性能,电气性能都较原来的传统结构有所提高。该实用新型主要存在的缺点是只有两侧有接触板对动触头而言电气性能不够平衡稳定,受接触力也易集中,相同电流通过时需要提供的接触力更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利用电动力静触头的接地开关。
一种带有利用电动力静触头的接地开关包括动触头,触指,弹簧,机架,减振垫,机座,静触头,布线铜板,互感器。动触头与触指固结,触指与机架用螺栓连接,触指和机架间连有弹簧。减振垫套在机座上,机座与静触头用螺栓连接。静触头与布线铜板的一侧用螺栓连接,布线铜板另一侧连接互感器。
所述的静触头绕线和布线铜板绕线采用梯形和L形的方式,水平布线截面的电动力系数为梯形模型,竖直布线截面的电动力系数为L形模型,梯形模型两对角线分别为d1和d2,两腰边长为s1和s2,高为a,d1:d2:s1:s2:a的比值为1:2.2:1.22:1.61:1,L形模型水平中线和竖直中线分别为a和h,宽度为2r,a:h:r的比值为7.53:6.08:1。
所述的静触头内有呈圆形阵列的触指条。静触头单个触指条外有外凸内凹的簧片支撑,共有16个及以上的触指条。
所述的静触头的各个触指之间有2.5mm到5.5mm的空隙,该间隙可产生电动力抱紧效应,增加电流流过时的接触压力,减小接触电阻,防止触头熔焊。
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圆周均布的接触片有效地利用了电动力,防止触头闭合时接触不紧密而造成的能量损失。同时结构对称性好,有利于动触头的进入,提高了开关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弹簧施加的压力可防止动触头脱出。增加电流流过时的接触压力,减小了接触电阻,防止触头熔焊。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新型静触头的接地开关的侧视图;
图2为带有新型静触头的接地开关静触头俯视图;
图3为带有新型静触头的接地开关静触头单个触指与簧片;
图4为带有新型静触头的接地开关固定触头和布线铜板上的绕线形式;
图5为水平绕线截面的梯形模型;
图6为为竖直绕线截面的L形模型;
图7为触头触指条产生吸力的示意图,电流同向产生吸力;
图中动触头1,触指2,弹簧3,机架4,减振垫5,机座6,静触头7,布线铜板8,互感器9,簧片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利用电动力静触头的接地开关包括动触头1、触指2、弹簧3、机架4、减振垫5、机座6、静触头7、布线铜板8、互感器9,动触头1与触指2固结,触指2与机架4用螺栓连接,触指2和机架4间连有弹簧3,减振垫5套在机座6上,机座6与静触头7用螺栓连接。静触头7与布线铜板8的一侧用螺栓连接,布线铜板8另一侧连接互感器9。
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的静触头绕线和分支母线板绕线采用梯形和L形的方式,水平布线截面的电动力系数为梯形模型,竖直布线的电动力系数为L形。梯形模型两对角线分别为d1和d2,两腰边长为s1和s2,高为a,d1:d2:s1:s2:a的比值为1:2.2:1.22:1.61:1,L形模型水平中线和竖直中线分别为a和h,宽度为2r,a:h:r的比值为7.53:6.08:1。
梯形电动力系数表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山市电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江山市电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84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 下一篇:一种电感上下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