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8971.9 | 申请日: | 2015-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2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坤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坤祥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7000 四川省攀***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横向 高压 功率 半导体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
背景技术
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要求具有高的击穿电压,低的导通电阻和低的开关损耗。其实现高的击穿电压,要求其用于承担耐压的漂移区具有长的尺寸和低的掺杂浓度,但为了满足器件低导通电阻,又要求作为电流通道的漂移区具有高的掺杂浓度。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目前提出了降低表面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压器件的设计中,虽然有效地减小了导通电阻,但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之间的矛盾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包括P型半导体衬底、N型半导体漂移区、P型半导体体区、P型半导体降场层、场氧化层、栅氧化层、多晶硅栅电极、金属前介质、N型半导体漏区、N型半导体源区、P型半导体体接触区、源极金属和漏极金属,所述N型半导体漂移区和P型半导体体区位于P型半导体衬底上层两端;所述N型半导体源区和P型半导体体接触区相互连接并位于P型半导体体区上层,其中N型半导体源区位于靠近N型半导体漂移区的一侧;所述源极金属位于N型半导体源区和P型半导体体接触区的上表面;所述P型半导体降场层位于N型半导体漂移区中;所述场氧化层位于N型半导体漂移区上表面;所述N型半导体漏区位于N型半导体漂移区上层远离P型半导体体区的一侧;所述漏极金属位于N型半导体漏区的上表面;所述栅氧化层位于部分N型半导体源区上表面及场氧化层与N型半导体源区之间的器件上表面,所述多晶硅栅电极位于栅氧化层的上表面并沿氧化层上表面向靠近N型半导体漏区的一侧延伸;所述源极金属和漏极金属之间的器件表面具有金属前介质;所述源极金属沿金属前介质上表面向靠近极金属的一侧延伸;所述漏极金属沿金属前介质上表面向靠近源极金属的一侧延伸;所述N型半导体漂移区中还具有N型半导体重掺杂层和N型半导体轻掺杂层;所述N型半导体重掺杂层位于P型半导体降场层与氧化层之间;所述N型半导体轻掺杂层位于P型半导体降场层正下方,所述P型半导体降场层的下表面与N型半导体轻掺杂层的上表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保持高的击穿耐压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器件比导通电阻,同时减小横向高压期间源端的电场峰值,避免强场效应,提高器件的击穿电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包括P型半导体衬底1、N型半导体漂移区2、P型半导体体区3、P型半导体降场层4、场氧化层6、栅氧化层7、多晶硅栅电极8、金属前介质9、N型半导体漏区10、N型半导体源区11、P型半导体体接触区12、源极金属13和漏极金属14,所述N型半导体漂移区2和P型半导体体区3位于P型半导体衬底1上层两端;所述N型半导体源区11和P型半导体体接触区12相互连接并位于P型半导体体区3上层,其中N型半导体源区11位于靠近N型半导体漂移区2的一侧;所述源极金属13位于N型半导体源区11和P型半导体体接触区12的上表面;所述P型半导体降场层4位于N型半导体漂移区2中;所述场氧化层6位于N型半导体漂移区2上表面;所述N型半导体漏区10位于N型半导体漂移区2上层远离P型半导体体区3的一侧;所述漏极金属14位于N型半导体漏区10的上表面;所述栅氧化层7位于部分N型半导体源区11上表面及场氧化层6与N型半导体源区11之间的器件上表面,所述多晶硅栅电极8位于栅氧化层7的上表面并沿氧化层6上表面向靠近N型半导体漏区10的一侧延伸;所述源极金属13和漏极金属14之间的器件表面具有金属前介质9;所述源极金属13沿金属前介质9上表面向靠近漏极金属14的一侧延伸;所述漏极金属14沿金属前介质9上表面向靠近源极金属13的一侧延伸;所述N型半导体漂移区2中还具有N型半导体重掺杂层51和N型半导体轻掺杂层52;所述N型半导体重掺杂层51位于P型半导体降场层4与氧化层6之间;所述N型半导体轻掺杂层52位于P型半导体降场层4正下方,所述P型半导体降场层4的下表面与N型半导体轻掺杂层52的上表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的横向高压MOSFET类似,都是应用电荷平衡原理来提高器件的击穿电压。与传统横向高压期间器件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器件在N型半导体漂移区2中形成P型半导体降场层4,并在P型半导体降场层4上表面形成N型半导体重掺杂层51,在P型半导体降场层4下表面形成N型半导体轻掺杂层52。开态时,高浓度的重掺杂层51为高压期间提供了大量的多数载流子,在器件表面形成一个低阻的导电通道,可以极大地减小器件导通电阻,从而大大的降低工艺成本。关态时,漏极金属14加高压,P型半导体降场层4和P型半导体衬底1辅助耗尽N型半导体漂移区2和N型半导体轻掺杂层52,使得器件获得较大的击穿电压。同时,N型半导体重掺杂51可以调制漂移区2的表面电场,降低器件的源端电场,避免强场效应,防止器件提前击穿,进一步提高器件的耐压,从而缓解了横向高压MOSFET中耐压和比导通电阻的矛盾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坤祥,未经王坤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89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GaN基LED外延结构
- 下一篇:用于LED外延生长的石墨承载盘及外延设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