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感光件和处理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9590.2 | 申请日: | 2015-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9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均庆;周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鑫威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G15/00 | 分类号: | G03G15/00;G03G2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6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光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照相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 的处理盒以及位于处理盒中的感光件。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成像是利用感光件的光敏性,通过对感光件进行充电并曝光,再依次进行显影、 转印、定影和清洁的过程;处理盒是电子照相成像过程中的消耗品,其中包括多个旋转件, 除上述呈圆柱状的感光件外,还包括对其进行充电的部件,例如呈圆柱状的充电辊,以及进 行显影的部件,例如呈圆柱状的显影辊或磁辊,在电子照相成像过程中均不断旋转,因而, 在电子照相成像过程中,必须向所述旋转件提供旋转动力。
如果所述感光件被安装在处理盒中,一般的,通过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提供动力,在感光 件的一个末端设置接收动力的装置,由该装置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接收驱动力,带动感光 件旋转,再由感光件将驱动力传递至充电辊、显影辊或磁辊;如果所述感光件被安装在电子 照相成像设备中,则将接收动力的装置设置在显影辊或磁辊的一个末端。
图1是现有感光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感光件020具有旋转轴线L01, 包括表面涂覆有感光材料的感光筒22以及设置在感光筒的一个纵向末端的动力传递装置 021,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凸缘圆筒0210、设置在凸缘圆筒外周的齿轮02106、以及与所述 凸缘圆筒配合并将驱动力传递至凸缘圆筒的动力接收件0212,所述动力接收件具有旋转轴线 L02,并将接收到的驱动力通过凸缘圆筒传递至感光筒,使得感光件旋转。
图2是现有感光件中动力接收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动力接收件0212包括第一部分 0212a、第二部分0212b、第三部分0212c以及销钉0212d,所述第一部分0212a用于从外部 接收驱动力,所述销钉0212d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出去,所述第三部分0212c呈球状,使得动 力接收件0212可自由摆动,所述第二部分0212b用于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
图3是现有感光件中凸缘圆筒的剖视图,所述凸缘圆筒0210包括由筒体围合而成的凸缘 腔02100、以及从筒体内壁沿径向向内突出的突出部02105,所述凸缘腔02100用于容纳动力 接收件的球形第三部分0212c,且所述动力接收件中的销钉0212d与突出部02105结合,因 此,不论旋转轴线L02和L01是否共轴,销钉总是能将驱动力传递给凸缘圆筒。
为方便安装,一般的是从凸缘圆筒的开口处将动力接收件的第三部分0212c直接按压进 凸缘腔02100中。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第三部分为球状的动力接收件0212从凸缘圆筒0210 中脱出,如图3所示,在所述突出部02105上靠近凸缘圆筒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倒钩部02107, 且沿凸缘圆筒的径向,相对的倒钩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部分0212c的直径,然而,所 述距离如果过小,虽然可有效防止动力接收件的脱落,但是将导致动力接收件的第三部分 0212c不容易被按压进凸缘腔中;如果所述距离过大,将不能有效防止动力接收件的脱落, 因此,必须精确控制所述距离,即倒钩部02107的大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光件以及处理盒,在保证动力接收件不会脱落的前提 下,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制造精度要求也不高,且感光件能够稳定的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感光件,具有旋转轴线L1,包括感光筒、与感光筒连接的动力接收机构以及与动力 接收机构配合的施力机构,所述动力接收机构位于感光筒的一个纵向末端,所述施力机构包 括施力件以及与施力件连接的供电控制组件,所述供电控制组件包括供电控制电路和电源线, 所述电源线电连接供电控制电路和施力件,所述供电控制组件还包括中转部,所述供电控制 电路通过中转部与施力件连接。
其中,所述感光件还包括位于感光筒另一个纵向末端的电接触部,所述中转部位于电接 触部上,所述中转部为直径不同的第一金属环和第二金属环。
优选的,所述电接触部包括本体、外侧面和内侧面、以及沿旋转轴线L1穿过本体的第一 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内外侧面沿旋转轴线L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金属环和第二金属环安装 在外侧面上,且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分别与第一金属环和第二金属环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鑫威打印耗材有限公司,未经中山鑫威打印耗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95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顶下机械可调型高效送风口
- 下一篇:一种变电站高压室温湿度自动控制排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