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隧道清理设备行走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9728.9 | 申请日: | 2015-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2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卢小辉;谢小鹏;黄恒;刘辉龙;曹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H1/00 | 分类号: | E01H1/00;B62D6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隧道 清理 设备 行走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内壁表面清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大型隧道清理设 备行走机构。
背景技术
无水条件下大型智能化隧道海生物清理设备要实现可靠性及实用性,必 须依据隧道内作业特点来设计出稳定运行,满足切削和清扫隧道内附着海生 物的要求。设备在运动过程中由于重心偏移而使得切削设备的轴线与隧道的 中心线产生偏转角,有可能不能很好地完成切削清理工作,甚至可能造成切 削设备与隧道内壁碰撞而破坏隧道。因此,在进行切削的时候,要求切削设 备必须具备一定的对中性能。另外,设备在行进过程中,隧道内可能出现凹 凸不平的情况,设备还应具有一定的越障能力。对于大口径的隧道清理设备, 由于其自重较大,如果支撑不具备自动定心性能,必定产生偏转角,其结果 使设备运动阻力增大,出现“卡持”现象。为了提高作业的可靠性和精度, 要求清理设备应具有可靠的隧道适应性和对中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稳定、 结构简单、对中性好的大型隧道清理设备行走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型隧道清理设备行走机构,包括车体5,以及驱动车体5移动的驱 动轮系统;所述驱动轮系统,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车体5底盘两侧的两列主 驱动轮1,每列主驱动轮1至少3个(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各主 驱动轮1通过车轮连接装置3连接车体5的底盘;底盘上还设有一液压缸4, 液压缸4的缸筒端连接车体5的底盘,活塞杆端连接车轮连接装置3的中部。
所述驱动轮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车体5的底盘中部的两个辅助支撑轮2;
辅助支撑轮2通过连杆6连接车体5的底盘;底盘上还设有一活塞缸7, 活塞缸7的缸筒端连接车体5的底盘,活塞杆端连接连杆6的中部。
所述两列主驱动轮1,采用径向辐射形式对称分布在车体5底盘两侧。
当车体5在平整路面上行走时,辅助支撑轮2在活塞缸7的作用下,收 纳至底盘内,不与路面接触。
所述主驱动轮1和辅助支撑轮2均为汽车车轮,采用双胎布置。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传统隧道清理设备行走机构采用履带式结构,这种结构体积大,而且 要保持履带的张紧,结构复杂。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径向辐射轮式结构,两侧 为主驱动轮,中间为辅助支撑轮,这种结构方式能够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 其中心轴线与隧道轴线保持一致,也可以使设备在隧道中行进时不至于跑偏, 并具有一定的越障能力。
2、本实用新型主驱动轮能够根据路面的不同情况改变其轴线与连接装置 轴线的角度,使主驱动轮胎面总是垂直于路面的法向。
3、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缸活塞杆的伸缩可以控制主驱动轮在隧道径向相 对车体的位移,采用同步控制液压缸的方法使驱动轮在隧道内始终处于径向 位置,使切削设备在工作时其中心线和隧道中心线保持一致,保证工作精度。
4、本实用新型辅助支撑轮,当设备在平整路面上行走时,通过液压缸的 作用,使辅助支撑轮不与地面接触;当设备完全驶入隧道,辅助支撑轮可以 通过液压缸的作用,使其与地面接触,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并保证设备具 有一定的对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型隧道清理设备行走机构,在隧道内作业时的示意 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大型隧道清理设备行走机构,主驱动轮分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大型隧道清理设备行走机构,辅助支撑轮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大型隧道清理设备行走机构,包括车体5, 以及驱动车体5移动的驱动轮系统;所述驱动轮系统,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 车体5底盘两侧的两列主驱动轮1,每列主驱动轮1至少3个,各主驱动轮1 通过车轮连接装置3连接车体5的底盘;底盘上还设有一液压缸4,液压缸4 的缸筒端连接车体5的底盘,活塞杆端连接车轮连接装置3的中部。所述驱 动轮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车体5的底盘中部的两个辅助支撑轮2所述两列主 驱动轮1,采用径向辐射形式对称分布在车体5底盘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97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式吸尘器
- 下一篇:一种绿化带景观防护栏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