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架通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1098.9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6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浩;张磊;郭建伟;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5/02 | 分类号: | E04G25/02;E04B1/58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通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支架通道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领域,门楼结构施工中,上部结构需要搭建支撑架体,往往需要在支撑架体拆除完成后门楼结构的下部才可正常通行,在实际施工作业中,造成通行不便的问题。
在保证上部结构正常施工的情况下,下部通道能够正常通行,以解决立体交叉垂直作业的问题,需要制定支架将上下的作业层分隔开,且该支架需要对上部支撑足够牢固,以保证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支架通道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支撑架体拆除完成后门楼结构的下部才可正常通行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支架通道结构,包括:
沿着所述通道方向并排设于基础上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
通过第一底部连梁间隔立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第一立柱;
通过第二底部连梁间隔立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第二立柱;
设于所述第一立柱上的第一顶部连梁;
设于所述第二立柱上的第二顶部连梁;以及
跨设于所述第一顶部连梁和第二顶部连梁的上桁架梁,对应设于所述上桁架梁下方、跨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下桁架梁,所述上桁架梁和所述下桁架梁之间斜向连接有桁架檩条。
本实用新型支架通道结构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支架通道结构通过将多道支撑梁和立柱连接起来形成支撑结构,在支撑结构的上部搭设满堂脚手架内支撑体系,支撑结构能够保证上部结构的正常施工,支撑结构的下部能够形成通道正常通行,从而解决门楼结构施工中,需等支撑架体拆除完成后才可正常通行的问题,方便立体交叉作业,能够提高效率,加快施工进程,取材简单,施工方便,且可拆卸,可周转使用。
本实用新型支架通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斜向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一底部连梁的第一底部檩条;以及
斜向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二底部连梁的第二底部檩条。
本实用新型支架通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斜向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一顶部连梁的第一顶部檩条;以及
斜向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二顶部连梁的第二顶部檩条。
本实用新型支架通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交叉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一叉形架,所述第一叉形架连接于所述第一底部檩条和第一顶部檩条;以及
交叉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二叉形架,所述第二叉形架连接于所述第二底部檩条和第二顶部檩条。
本实用新型支架通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均为混凝土钢筋梁。
本实用新型支架通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设于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一底部连梁的第一加劲肋板;以及
设于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二底部连梁的第二加劲肋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架通道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架通道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架通道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支架通道结构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10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型移动式板房
- 下一篇:用于钢结构滑移的柱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