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立机下料处滴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2205.X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8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易红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首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02 | 分类号: | F16N7/02;F16N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0 | 代理人: | 刘晔 |
地址: | 523416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立机下料处滴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立机下料处滴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容器的制备过程中,为减少产品封口磨损,需要在组立机下料处对封口针进行滴白蜡油,起润滑的作用。现有技术中,滴白蜡油的装置仅为一内径为5~7mm的输送管,输送管的容积约为14ml,为避免白蜡油的浪费,输送管管口处塞有海绵。但这样的加油装置并不合理,输送管容积过小、管口口径过大,白蜡油浸透海绵后直接滴落,白蜡油浪费严重,且油量储存空间小需要操作员频繁加油,平均两小时加一次白蜡油。若在滴油装置中使用储油容器,当储油容器中白蜡油液位较低导致液压较低时,容易使白蜡油无法滴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立机下料处滴油装置,减少白蜡油的浪费,提高滴油装置的工作效率和滴油的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组立机下料处滴油装置,包括储存油杯、输送管一、输送管二、常开流体阀、常闭流体阀和增压阀,输送管一和输送管二并联于储存油杯的底端和增压阀的输入端之间,增压阀的输出端连接滴油管口,常开流体阀设置在输送管一上,常闭流体阀设置在输送管二上。当常开流体阀发生故障使输送管一中白蜡油无法流通时,操作员可将输送管二上的常闭流体阀打开,输送管二继续输送白蜡油。
作为本实用新型组立机下料处滴油装置的一种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常开流体阀和常闭流体阀信号连接。当常开流体阀发生故障时,控制器接收到来自常开流体阀的异常信号,控制器发布控制命令给常闭流体阀,使常闭流体阀开启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组立机下料处滴油装置的一种改进,储存油杯为透明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组立机下料处滴油装置的一种改进,透明状的储存油杯上标示有刻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组立机下料处滴油装置的一种改进,储存油杯和输送管一、输送管二以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组立机下料处滴油装置的一种改进,输送管一、输送管二内径约为1.6mm~2.0mm,滴油管口口径为0.6mm~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储存油杯可大量存储白蜡油,大大降低添加白蜡油的频率,由原来的两小时加一次油变为七个工作日加一次油,减少了操作员的工作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流体阀可调节出油量与出油时间,有效减少白蜡油的浪费,节约生产成本;两输送管并联可避免因其中一个流体阀故障导致滴油装置无法工作;增压阀的设置使滴油更加均匀、顺畅,避免因储存油杯液位不同造成的液压不同影响滴油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立机下料处滴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通信部分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1、透明状储存油杯;10、刻度;20、滴油管口;21、输送管一;22、输送管二;3、常开流体阀;4、常闭流体阀;5、增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组立机下料处滴油装置,包括透明状储存油杯1、输送管一21、输送管二22、常开流体阀3、常闭流体阀4、增压阀5和控制器,输送管一和输送管二并联于储存油杯的底端和增压阀的输入端之间,增压阀的输出端连接滴油管口,常开流体阀设置在输送管一上,常闭流体阀设置在输送管二上,如图2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常开流体阀和常闭流体阀信号连接。
其中,通过透明状储存油杯1可大量存储白蜡油,大大降低添加白蜡油的频率,由原来的两小时加一次油变为七个工作日加一次油,减少了操作员的工作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流体阀可调节出油量与出油时间,有效减少白蜡油的浪费,节约生产成本;透明状储存油杯1上标示有刻度10,使储存油量更加直观,便于操作员观察储油情况;透明状储存油杯1和输送铜管2以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便于对输送铜管2进行清理和更换,装置结构更加灵活;输送管内径约为1.8mm,滴油管口20口径约为0.8mm,更为合理的输送管内径和滴油管口20口径大小也更有利于输送油量的控制,进一步避免浪费;增压阀5的设置使滴油更加均匀、顺畅,避免因储存油杯液位不同造成的液压不同影响滴油速率;当常开流体阀3发生故障使输送管一21中白蜡油无法流通时,输送管二22上的常闭流体阀4打开,输送管二22继续输送白蜡油,两输送管并联可避免因其中一个流体阀故障导致滴油装置无法工作,提高了滴油装置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首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首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22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