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4435.X | 申请日: | 201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8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朝淯;张晓阳;张佑毓;陆永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徐东升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能兼顾强度并减轻重量背板的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介质本身不会发光,为了达到显示效果,必须提供光线辉度足够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即背光模组)给液晶显示面板,以显示所需画面。
在公知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组装中,一般是利用背板来承载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等元件;为了提供元件较佳的保护性,背板一般选用强度较佳的金属或合金等材料,以避免碰撞、电磁波、电击或水气等现象损毁背光模组或显示面板。然而,使用金属或合金的背板,使得显示装置的整体材料成本较高,而且有重量较重的缺点。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可具有重量较轻及成本较低的优点,一直是业界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重量较轻及成本较低优点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元件、光源以及背板。导光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入光面及一个出光面。光源邻设于入光面,并可发出光线由入光面入射至导光元件,且由出光面射出。背板承载导光元件及光源,背板至少包含第一结构层、第二结构层及第三结构层,第二结构层夹设于第一结构层与第三结构层之间,且第二结构层中形成多个孔洞。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光元件为导光板或扩散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结构层与第三结构层为平板状,且这些孔洞为多边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多边形可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结构层为波浪状,且第一结构层、第二结构层与第三结构层形成瓦楞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结构层面向导光元件的表面为光反射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反射元件,其设置于第一结构层与导光元件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结构层、第二结构层或第三结构层的材料包含高分子材料、碳纤维、纸或金属。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源可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冷阴极荧光灯管、热阴极荧光灯管、场发射荧光灯管或外部电极荧光灯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以上所述任一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相对而设,用以接收来自于背光模组的入射光。
承上所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中,背板至少包含第一结构层、第二结构层及第三结构层,第二结构层夹设于第一结构层与第三结构层之间,且第二结构层中形成多个孔洞。由此,相比公知技术使用金属或合金的背板而言,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是通过第二结构层夹设于第一结构层与第三结构层之间,且第二结构层中形成多个孔洞的背板来承载显示面板、导光元件及光源,由此避免碰撞或电磁波或电击或水气等现象损毁背光模组或显示面板。因此,不仅可使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的整体重量较轻,进一步使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具有材料成本较低的优点,且同时兼顾了背光模组的背板所需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至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1的示意图。在图标中显示了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实质上是两两相互垂直。其中,第一方向X可例如为由图1的左侧朝右侧水平延伸的方向,第三方向Z可例如为由图1的下方朝上方垂直延伸的方向,而第二方向Y可例如为同时垂直第一方向X与第三方向Z的另一方向,也即垂直进入图1的图面的方向。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面板11以及背光模组2,其中背光模组2与显示面板11相对而设,显示面板11可接收来自于背光模组2的入射光线,以显示影像。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设置有胶框12,胶框12邻设于显示面板11与背光模组2,并具有承载面121。于此,显示面板11设置于承载面121上,以通过胶框12来承载显示面板11而与背光模组2相对而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44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