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试管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5471.8 | 申请日: | 201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0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裕;陈晖;杨栋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A46B13/02 | 分类号: | A46B13/02;B08B9/087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004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试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试管刷,属于化学实验室、医用器具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化学、医疗卫生领域,清洗试管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能够快速高效的清洁试管是实验员追求的,但传统手持试管刷清洗试管既费力又费时。于是我么便考虑将传统的试管刷进行创新,将电能转化成人为动能,将一个可更换的试管刷与一个试管刷刷柄组合,制成了一种新型全自动试管刷。其中可更换试管刷与传统试管刷构造相近,只是其头部有一个可与电动刷柄想连合的凹扣,供两者相连。试管刷刷柄内部则装有蓄电池与小型马达,提供可更换试管刷的转动。
目前化学实验室、医用器件等在清洗试管时,需要人手持试管来回旋转试管刷柄部,达到清洗试管的目的,由于单手旋转试管刷十分麻烦,再加上手持试管刷部分受力面积较小,都使得使用传统试管刷清洗试管十分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试管刷,可以全自动360度旋转清洗试管,从而减轻人为清洗试管带来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自动试管刷,所述全自动试管刷包括试管刷本体、中空圆柱体、动力装置、滑动伸缩装置、控制按钮和插座指示灯,所述控制按钮设置在中空圆柱体顶部,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中空圆柱体内部,所述动力装置的一端与控制按钮相连接,另一端与试管刷本体相连,用于向试管刷本体提供转动动力;
所述中空圆柱体顶部设有插头孔,所述插头通过滑动伸缩装置伸出插头孔外部;所述插头与设置在中空圆柱体顶部的插座指示灯相连通;所述插头同时与动力装置相连通;
所述滑动伸缩装置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滑槽,所述滑槽开设在中空圆柱体一侧,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设置在滑槽内外两侧,所述第一滑块与插头底部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中空圆柱体底部开设有凹槽,能够将试管刷本体的刷头插入中空圆柱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滑槽的长度小于中空圆柱体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动力装置为设置在中空圆柱体内的马达和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一端与马达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插头相连;所述马达的另一端与试管刷本体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试管刷本体顶部设有凸扣,所述凸扣与凹槽相匹配,用于固定试管刷本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试管刷手持部马达的转动,取代人为手动转动,使得清洗试管刷更加省力方便。2、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转动试管刷,缩短了清洗的时间,加大了清洗的效率。
3、较传统手动清洗试管刷转动清洗次数多,使试管清洗更加清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控制按钮,2为插座指示灯,3为插头孔,4为试管刷本体的刷头,5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试管刷,所述全自动试管刷包括试管刷本体、中空圆柱体、动力装置、滑动伸缩装置、控制按钮1和插座指示灯2,所述控制按钮1设置在中空圆柱体顶部,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中空圆柱体内部,所述动力装置的一端与控制按钮1相连接,另一端与试管刷本体相连,用于向试管刷本体提供转动动力;中空圆柱体高为6cm,直径为4cm。
所述中空圆柱体顶部设有插头孔3,所述插头通过滑动伸缩装置伸出插头孔3外部;所述插头与设置在中空圆柱体顶部的插座指示灯2相连通;所述插头同时与动力装置相连通;
所述滑动伸缩装置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滑槽,所述滑槽开设在中空圆柱体一侧,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设置在滑槽内外两侧,所述第一滑块与插头底部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中空圆柱体底部开设有凹槽5,能够将试管刷本体的刷头4插入中空圆柱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滑槽的长度小于中空圆柱体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54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