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晶合金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7387.X | 申请日: | 201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6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和茂;刘国荣;余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亚珀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刘爱芳 |
地址: | 3442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晶合金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
变压器包括形成于绕线架的两端的引脚,其中,围绕所述引脚缠绕有线圈。这里,在形成于绕线架的一端的引脚和形成于线圈架的另一端的引脚之间应当保持有预定距离,以确保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绝缘距离,然而,由于绝缘距离会根据其中安装有变压器的电子设备的类型而改变,因此,必须根据电子设备的类型制造具有不同的绝缘距离的绕线架;同时,不同的电子设备,缠绕在绕线架上的线圈到铁芯的爬电距离不等。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非晶合金变压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非晶合金变压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晶合金变压器,包括绕线架,所述绕线架中部设于用于铁芯插入的通孔,所述绕线架两端形成有凸缘,所述凸缘底部设有引脚座,所述引脚座中部设有切口部,所述切口部通过连接机构可在引脚座上滑动,所述切口部与引脚座的一侧均设有引脚。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引脚座一侧的凹槽,所述凹槽与切口部外部形状相匹配,所述切口部与凹槽沿着绕线架轴线方向匹配滑动。
所述凹槽与切口部上设有一排用于螺栓穿过的螺纹孔。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贯穿引脚座顶面与底面并且在引脚座一侧开口的切口,所述切口上两侧形成有齿状件;所述切口与切口部的外部形状相匹配。
所述切口底部设有挡板。
所述凸缘上设有至少一个隔开突起,所述突起从所述凸缘的外侧表面向外突出,以确保所述凸缘的外侧表面与所述铁芯表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突起沿着所述通孔的入口边缘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引脚架上形成切口,通过切口部移动,实现对切口部上引脚与另一端切口部或引脚座上引脚之间的绝缘距离的改变,从而满足不同电子设备对绝缘距离的不同要求;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通孔的入口边缘形成突起,以确保缠绕在绕线架上的线圈到铁芯的爬电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非晶合金变压器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非晶合金变压器实施例二的分解图。
图中,1绕线架,2凸缘,3通孔,4引脚座,5切口部,6连接机构,61凹槽,62螺纹孔,63切口,64齿状件,65挡板,7引脚,8突起,10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晶合金变压器,包括绕线架1,所述绕线架1中部设于用于铁芯10插入的通孔3,所述绕线架1两端形成有凸缘2,所述凸缘2底部设有引脚座4,所述引脚座4中部设有切口部5,所述切口部5通过连接机构6可在引脚座4上滑动,所述切口部5与引脚座4的一侧均设有引脚7,可以根据不同电子设备对绝缘距离的不同要求,通过切口部5与引脚座4上的凹槽61配合滑动,对两端切口部5上的引脚7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
实施例一:所述连接机构6包括设置在引脚座4一侧的凹槽61,所述凹槽61与切口部5外部形状相匹配,所述切口部5与凹槽61沿着绕线架1轴线方向匹配滑动,本实施例中,切口部5通过在凹槽61内滑动,当切口部5拉出部分时,即可实现对切口部5上的引脚7与另一端切口部5或引脚座4上的引脚7之间的绝缘距离的改变,从而满足不同电子设备对绝缘距离的不同要求。
作为优选的,所述凹槽61与切口部5上设有一排用于螺栓穿过的螺纹孔62,为了更好的对绝缘距离进行调节,将凹槽61与切口部5上设置一排螺纹孔62,通过一个螺栓贯穿凹槽61与切口部5上的螺纹孔62实现对切口部5的固定,并且通过不同的螺纹孔62对绝缘距离进行调节。
实施例二:所述连接机构6包括贯穿引脚座4顶面与底面并且在引脚座4一侧开口的切口63,所述切口63上两侧形成有齿状件64;所述切口63与切口部5的外部形状相匹配,本实施例通过中,通过切口部5与切口63上的齿状件64相匹配,通过不同切口部5与齿状件64上不同位置进行卡合,调节两端切口部5的距离,从而调节绝缘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亚珀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亚珀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73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