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8237.0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6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陈顺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耀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00 | 分类号: | A47L9/00;A47L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对流道口进行粉 尘侦测的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与进步,许多公司不约而同地投入大量 资源进行机器人的研发与产品开发,使得众多各式各样不同用途的机器人 产品陆续问世,并被广泛应用于工厂自动化、医院自动化、博物馆导览、 外科手术辅助系统、太空探险、军事应用、家庭服务、办公室服务、娱乐 用途、甚至替代人类执行具有危险性的任务。
在家庭服务上,用于打扫家里的自动行走装置,又称清洁性机器人, 其本身就是一种清扫吸尘装置,不需用户操作,便可自动移动于地板,于 行走的过程中吸取地面上的灰尘,并回站待命或者充电。另外,对于清扫 吸尘装置来说,近年来亦有开发以手持的方式来清洁的吸尘装置,其功能 与清洁原理也与自动行走装置类似。
就吸尘装置而言,是在吸尘装置内部装设有一集尘盒以供容置清洁期 间所吸入的灰尘与脏秽物,然而,由于集尘盒设于吸尘装置的内部,因此 对于使用者而言,并无法直接以肉眼实时判断当前集尘盒内的灰尘、脏物 收集量,故使用者每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须拆开吸尘装置以确认集尘盒的 收集量,才能确保吸尘装置能继续在清洁中有效的起到吸尘效果,此举对 于使用者来说相当不方便。
此外,使用者亦因忙碌或疏失而遗忘去检视集尘盒内的灰尘、脏物收 集量,造成集尘盒未有效及时清理,进而导致吸入口阻塞的状况发生,此 举亦将使集尘盒无效地持续工作,从而丧失吸尘装置所要达到清洁的功能 且同时造成电力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装置,其在镜片组件中具有切角设计,这 一设计不仅能导引红外线发射组件发出的红外线发射至红外线接收组件, 从而提升侦测粉尘的效率,而且此切角设计还能防止粉尘附着。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吸尘装置,吸尘装置包括一机体、 一集尘盒、一风扇以及一侦测装置。机体设有一连通外部的流道口。集尘 盒设于机体内,集尘盒具有一吸尘管件,吸尘管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 一第二端,吸尘管件的第一端位于集尘盒内,吸尘管件的第二端穿过流道 口并突出于机体外。风扇设于机体内,且风扇位于集尘盒旁。侦测装置设 于流道口,侦测装置包含一侦测组件以及一镜片组件,侦测组件具有一红 外线发射组件与一红外线接收组件,镜片组件具有一第一镜片与一第二镜 片,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分别位于流道口的相对两侧,且第一镜片的前端 具有一第一切角,第二镜片的前端具有一第二切角,第一切角与第二切角 彼此面对,第一镜片包覆于红外线发射组件,第二镜片包覆于红外线接收 组件,红外线发射组件用以发射一红外线并通过第一切角与第二切角将红 外线发射至红外线接收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切角的前端与该第二切角的前 端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该第一切角的后端与该第二切角的后端之间具有 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切角与流道口的中心之间的间 距为逐渐缩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切角与流道口的中心之间的间 距为逐渐缩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红外线发射组件平行于该红外线接 收组件。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装置在流道口通过红外线侦测的 方式来侦测粉尘。另外,本实用新型在镜片组件中具有切角设计,这一设 计不仅能导引红外线发射组件发出的红外线发射至红外线接收组件,从而 提升侦测粉尘的效用,而且由于镜片前端设有切角,所以还能够避免粉尘 残留在镜片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装置的内部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流道口粉尘侦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吸尘装置;110-机体;112-流道口;114-驱动轮; 120-集尘盒;122-吸尘管件;122a-第一端;122b-第二端;130-风扇;140- 侦测装置;142-侦测组件;142a-红外线发射组件;142b-红外线接收组件; 144-镜片组件;144a-第一镜片;144b-第二镜片;C1-第一切角;C2-第二切 角;D1-第一距离;D2-第二距离;R1-红外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耀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群耀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82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