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色域液晶显示屏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8245.5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5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石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桐力光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12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色域 液晶显示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屏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色域的液晶显示屏。
背景技术
量子点(QuantumDots,QDs),又可以称纳米晶,是一种由II-VI族或III-V族元素组成的纳米颗粒。量子点的粒径一般介于1~20nm之间,由于电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连续的能带结构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立能级结构,受激后可以发射荧光。
量子点的发射光谱可以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大小来控制。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和它的化学组成可以使其发射光谱覆盖整个可见光区。以CdTe量子点为例,当它的粒径从2.5nm生长到4.0nm时,它们的发射波长可以从510nm红移到660nm。
目前,利用量子点的发光特性,可以将量子点作为分子探针应用于荧光标记,也可以应用于显示器件中,比如将单色量子点作为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模组的发光源,单色量子点在受到蓝光LED激发后发出单色光与蓝光混合形成白色背景光,具有较大的色域,能提高画面品质。
现行的用于液晶显示屏制造的量子点技术,主要采用以下2种方式:
1、在现有液晶显示屏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层包含有量子点材料的薄膜,当光线穿过该薄膜和滤光片的时候,屏幕色彩会得到改善;
2、将量子点材料填进细长状的玻璃管里,再将该玻璃管和显示屏内的光源安装在一起。
现行的用于液晶显示屏制造的量子点技术,具有制程困难的缺点,且由于量子点的载体是固态的薄膜或玻璃管,导致量子点技术难以应用于制造不规则形状的液晶显示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色域的液晶显示屏。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高色域液晶显示屏,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背面固定设置有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背面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形成有一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中填充有光学水胶,所述光学水胶中均匀混合有量子点颗粒,所述第二盖板背面设有背光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沿边缘设有一圈密封胶,所述密封胶、第二盖板、液晶显示面板共同构成所述密闭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通过水胶层与所述第一盖板的背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盖板一侧的滤光片,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滤光片背面的薄膜晶体管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盖板为玻璃或PMMA或PET材料所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盖板也为玻璃或PMMA或PET材料所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的形状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形状相适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高色域液晶显示屏在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设有光学水胶,并利用第二盖板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密闭空间防止光学水胶中的量子点颗粒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失效,由于光学水胶凝固前为流体状,凝固后为适应液晶显示面板外形的形状,本实用新型的高色域液晶显示屏尤其适合设计为各种不规则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高色域液晶显示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高色域液晶显示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根据图1至2,高色域液晶显示屏100,包括第一盖板1,第一盖板1背面固定设置有液晶显示面板2,液晶显示面板2背面设有第二盖板3,第二盖板3与液晶显示面板2之间形成有一密闭空间,密闭空间中填充有光学水胶4,光学水胶4中均匀混合有量子点颗粒,第二盖板3背面设有背光模块5。
第二盖板3和液晶显示面板2之间的密闭空间用于隔离光学水胶4和外部空气,防止光学水胶4中的量子点颗粒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而失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桐力光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桐力光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82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蓝相液晶显示器装置
- 下一篇:医用自适应预塑形夹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