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音组件及设有该吸音组件的扬声器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8368.9 | 申请日: | 201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9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曹晓东;刘金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2 | 分类号: | H04R9/02;H04R9/06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李娜娟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音 组件 设有 扬声器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音组件及设有该吸音组件的扬声器模组。
背景技术
扬声器模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音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现有的扬声器模组通常包括外壳,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成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为了降低模组的F0(低频),扩展带宽,技术人员通常会在后声腔内增设吸音棉。吸音棉会吸收掉部分声能,等效于扩大后声腔容积,从而达到降低模组F0、扩展带宽的效果。随着扬声器模组的不断轻薄微型化,其后声腔体积不断被压缩,传统的吸音棉已越来越难以使扬声器模组的F0降到产品设计所需效果,无法保证扬声器模组的中低频音质。
近几年,技术人员发现将非发泡多孔性材料填充到后声腔内,利用非发泡多孔性材料的微观孔道结构对后声腔气体快速吸附-脱附的性质,使得微型扬声器的谐振空间虚拟增大,从而更有效的降低模组共振频率F0、扩展中低频带宽等,达到优化调试扬声器模组声学性能的效果。
但是,将非发泡多孔性材料在填充到后声腔中还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一、出于工艺的可行性及定量填充的精准度等要求,非发泡多孔性材料在填充到后腔前,一般需要通过成型技术制成颗粒状,模组在工作或使用过程中,特别是极限使用环境中,吸音颗粒难免会产生破碎或微粉现象,产生的微粒很容易扩散到扬声器单体内,沾附到振膜或磁间隙中,影响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二、向扬声器模组后声腔内灌装吸音颗粒难度大,灌装量精度差,设备成本高。为了灌装需要破坏模组后声腔的结构(需要在壳体上设置灌装孔),对声学性能造成不良影响,且在吸音颗粒直接灌装应用中,作为阻隔吸音颗粒的丝网布,需在外壳成型时注塑添加到外壳上,制作良品率低,注塑成本明显增加。
以上的技术问题大大的限制了非发泡多孔性材料在扬声器模组领域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音组件,此吸音组件在满足吸音效果的同时,吸音颗粒的填充量精度高,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此扬声器模组的后声腔结构完整,加工难度低,生产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吸音组件,包括拖壳及封装在所述拖壳内的吸音颗粒,所述拖壳上设有开口,所述拖壳的开口处设有封口,所述拖壳的材质为热塑性塑料,所述拖壳的壁厚为0.05mm~1.0mm,所述封口的材质为无纺布,所述吸音颗粒的材质为非发泡多孔性材料。
其中,所述无纺布为乙纶、聚丙烯、腈纶、尼龙中的一种或两种复合,所述封口的透气量为:50cc/cm2*s~5000cc/cm2*s,厚度为0.01mm~0.1mm。
其中,所述封口与所述拖壳通过热熔焊接、激光焊接、超声焊接或胶粘工艺结合。
其中,所述非发泡多孔性材料包括沸石、活性炭、活性二氧化硅、碳纳米管或分子筛。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所述后声腔内设有吸音组件,所述吸音组件为上述吸音组件。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拖壳的底部通过胶粘工艺固定在所述后声腔的内壁上。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拖壳的侧壁的下端通过胶粘工艺或激光焊接工艺固定在所述后声腔的内壁上。
作为再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拖壳的侧壁通过胶粘工艺固定在所述后声腔的内壁上。
其中,所述后声腔对应所述拖壳底部的内壁上设有环形的定位凸台,所述拖壳的底部位于所述定位凸台围成的空间内。
其中,所述定位凸台为连续的环状结构或断续的环状结构。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83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