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门止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0898.7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59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利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80 | 分类号: | B60J10/80;B62D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黄健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止口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的密封性是衡量车辆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在车门止口处安装密封条的方式来增加车门处的密封性,以增加整车的品质。
但是,由于车门止口周圈钣金层数不统一、止口薄厚不一,使得密封条的安装存在夹持力不匀卡接不牢的问题,尤其车门止口的圆角及拐角处极易卡接不牢,密封条极易脱落,使得车门的密封性较差,严重影响了整车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止口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车门止口圆角及拐角处的密封条卡接不牢、易于脱落,导致的车门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止口结构,包括:
密封条、由固设于车体上的侧围外板和侧围内板构成的车门止口以及固设于所述车门止口的圆角和拐角位置处的凸台;
其中,所述凸台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密封条通过所述凸台卡设在所述车门止口中。
所述车门止口为厚度不均匀的止口;
所述凸台还固设于所述车门止口中厚度较薄的位置处。
所述车门止口为钣金止口。
所述密封条为橡胶密封条。
所述凸台与所述车门止口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止口结构,通过在车门止口的圆角和拐角位置处设置凸台,通过凸台将密封条卡设在车门止口中,增强了车门止口对密封条夹持力的持久性,密封条不易移动和脱落,保证了车门的密封性和整车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止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止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侧围外板;12-侧围内板;13-车门止口;
14-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止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止口结构包括:
密封条、由固设于车体上的侧围外板11和侧围内板12构成的车门止口13以及固设于所述车门止口13的圆角和拐角位置处的凸台14;
其中,所述凸台14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密封条通过所述凸台14卡设在所述车门止口13中。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固设于车门止口13的圆角和拐角处的凸台数目不做具体的限定。为了增强凸台14对密封条的夹持效果,本实施例优选将各凸台错落的固定设置在车门止口13的圆角和拐角处,密封条通过错落设置的凸台14卡设在车门止口13中。密封条的这种安装方式,使得密封条不易发生移动,增强了密封条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为了增强凸台14与车门止口之间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优选将凸台14与车门止口13设置为一体结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图1所示的结构更清楚,图1中并未示出密封条。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止口结构,通过在车门止口的圆角和拐角位置处设置凸台,通过凸台将密封条卡设在车门止口中,增强了车门止口对密封条夹持力的持久性,密封条不易移动和脱落,保证了车门的密封性和整车的品质。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止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止口结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凸台14还固设于车门止口13厚度较薄的位置处。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除了在车门止口13的圆角和拐角处设置凸台14之外,还在车门止口13厚度较薄的位置处设置凸台14,以解决由于车门止口13周圈钣金的层数不统一,车门止口薄厚不一,造成的密封条夹持力不匀,易脱落的问题。通过在车门止口13的圆角、拐角以及厚度较薄的位置处同时设置凸台14,不但增强了密封条在车门止口13的圆角和拐角处的夹持力,还增强了在车门止口13厚度较薄处的夹持力。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凸台14对密封条的夹持力,还可以进一步将各凸台14错落设置在车门止口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08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防晒防雨车罩
- 下一篇: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