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干涉型无耳游动托板螺母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2668.4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7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晨;邹鹏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迈堃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7/00 | 分类号: | F16B37/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顾潮琪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涉 型无耳 游动 螺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固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机械结构中,经常使用螺栓来连接带孔的若干层板(包括铝合金6061或7075、钛合金Ti6Al4V、碳纤维复合材料T700/M21等),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铆钉1和自锁螺母2,采用两个铆钉1将自锁螺母2固定在层板3上。这种连接方式有三个缺点:
(1)这些层板中的孔大多数是通过传统的钻、铰等机械加工方式加工,孔内壁表面粗糙度大、存在微观裂纹的可能性增大,当孔处于高载、交变应力条件下,孔内壁存在微观裂纹处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当应力大于材料本身的屈服强度时,结构微裂纹出现扩展,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结构报废,浪费较大。
(2)安装需要的孔数量很多,各相邻孔之间的中心距L1和形位公差L要求高,并降低飞机结构整体的强度约为30%,且存在多个中心距L1和形位公差L,易出现误差积累,造成螺栓不能正常装配。此时如果强制装配,固定托板螺母的面板与结构易产生干涉,使结构变形,产生有害的附加作用力。
(3)铆钉连接的螺母,推出力和拧脱力矩较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干涉型无耳游动托板螺母,无需使用两个铆钉,减少了孔的数量,降低了对孔中心距的要求,提高了生产合格率和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座圈夹、座圈和自锁螺母;所述的座圈为U行结构,开口两侧的侧壁垂直于底部,两侧侧壁上分别开有平行于底部的装配槽,且两侧的装配槽到底部的距离相等,底部外壁凸起有能够与待装配的层板开孔过盈配合的柱体,且贯穿座圈底部和柱体开有通孔;所述的座圈夹为菱形结构,菱形的一个顶点开口,菱形另外两个相对的顶点能够安装到座圈侧壁的装配槽中,且座圈夹为弹性材质;所述的自锁螺母为中空柱体,一端带有底座,柱体能够通过座圈夹的开口进入菱形结构内部,且底座能够固定在座圈夹和座圈底部之间。
所述自锁螺母的材质为A286,座圈夹的材质为不锈钢17-7PH,座圈的材质为不锈钢17-4PH、钛合金Ti6Al4V或Ti-3Al-2.5V。
所述的座圈安装到层板开孔时,采用干涉装配,推拉直径大于座圈底部通孔的锥形芯棒通过座圈底部通孔,在孔壁上产生残余应力,将座圈装配到层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提高抗腐蚀性
使用适当过盈配合的芯棒进行安装,降低了安装成本并在孔周围产生比较均匀的残余压应力,并且阻止腐蚀材料进入座圈外径和孔壁之间,有效提高基体连接寿命约2倍以上。
2)降低安装成本,提高安装效率
装配需要的孔数量降低了两倍,游动托板螺母可以在0.76mm的最小径向范围内补偿形位公差的积累,降低了对形位公差的要求,飞机结构整体的强度提高约为35%。加工装配孔径大于正常孔径时,可以依次采用一级加大孔或二级加大孔。
3)提高推出力和拧脱力矩
用芯棒装配座圈时,对不同的基体材料(铝合金/钛合金/复合材料板),在芯棒与座圈之间采用不同的干涉量,推出力和拧脱力矩分别提高约为50%和2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装配示意图,其中(a)为爆炸图,(b)为俯视图,(c)为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装配示意图,其中(a)为爆炸图,(b)为主视角立体图,(c)为45°视角立体图,(d)是剖视图,(e)是俯视图,(f)是左视图,(g)是干涉型无耳游动托板螺母的剖视图,(h)是层板的剖视图;
图3是采用锥形芯棒安装座圈的示意图,其中(a)是装配示意图,(b)是受力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装配流程示意图;
图中,1—铆钉,2—自锁螺母,3-层板,4-座圈夹,5-锥形芯棒,6-座圈,φd1-自锁螺母外径,φd2—锥形芯棒工作带直径,φD0-座圈内径,φD1-座圈外径,φD2-层板孔径,φD—座圈铰孔后尺寸,△R-自锁螺母游动径向最小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包括但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干涉型无耳游动托板螺母包括座圈夹4、座圈6和自锁螺母2,这样在装配螺栓时允许自锁螺母在一定的半径差△R范围内游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迈堃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陕西迈堃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26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油泵齿轴
- 下一篇:挖掘机用新型液压油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