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底壳放油栓塞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2976.7 | 申请日: | 201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5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杜宪峰;张磊;周杰;李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M11/04 | 分类号: | F01M11/04;F01M1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杨华 |
地址: | 121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底壳放油 栓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底壳放油栓塞,属于发动机零件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运行一定时间后,因试验需要进行油品检测或则因为油品变质需要将发动机内的机油放掉,目前绝大多数的发动机在更换机油时,是将油底壳螺栓拆下,让发动机油底壳内的机油自然流入盛接机油的容器中,此种操作方法很可能造成机油喷溅现象,一方面容易喷溅到操作人员身上,另一方面可能致使机油喷溅到盛接机油的容器外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经常拆卸油底壳放油螺栓极易造成油底壳放油螺栓与油底壳放油口的丝扣损坏,导致发动机机油泄漏从而影响整个发动机润滑冷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底壳放油栓塞,在出油接头外增加一护帽装置,一方面简化了放油时的人工操作,同时避免频繁拆卸油底壳放油螺栓极易造成油底壳放油螺栓与油底壳放油口的丝扣损坏,另一方面通过在出油接头内设计单向阀装置,以确保放油螺塞密封性能,即使放油螺塞护帽松动或脱落发动机内的机油也不会产生泄露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底壳放油栓塞,包括油底壳,油底壳上端面设有出油接头,出油接头下部分嵌入油底壳内部,出油接头腔体内部设有阀芯,阀芯轴线与出油接头轴线重合,阀芯上方设有弹簧座,阀芯外圆周设有弹簧,弹簧一端与弹簧座下端面连接,另一端与出油接头的台肩连接,弹簧座上方设有护帽,护帽套装在出油接头的外圆周,油底壳下方设有放油栓塞接座,放油栓塞接座套装在出油接头外圆周。
所述的出油接头一侧设有螺栓Ⅱ,护帽上端面设有螺栓Ⅰ,螺栓Ⅰ和螺栓Ⅱ之间设有连接线,连接线一端与螺栓Ⅰ连接,一端与螺栓Ⅱ连接。
所述的弹簧座与护帽之间设有O型胶圈。
所述的油底壳与出油接头的接触面上设有垫片。
所述的阀芯为单向阀阀芯。
所述的出油接头与放油栓塞接座采用螺纹配合连接。
所述的连接线与螺栓Ⅰ和螺栓Ⅱ连接处设有连接片。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1、在出油接头外增加一护帽装置,一方面简化了放油时的人工操作,同时避免频繁拆卸油底壳放油螺栓极易造成油底壳放油螺栓与油底壳放油口的丝扣损坏。
2、通过在出油接头内设计单向阀装置,确保放油螺塞密封性能,即使放油螺塞护帽松动或脱落发动机内的机油也不会产生泄露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油底壳放油栓塞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出油接头,2-垫片,3-弹簧,4-弹簧座,5-胶圈,6-护帽,7-螺栓Ⅰ,8-连接片,9-连接线,11-螺栓Ⅱ,12-阀芯,13-油底壳,14-放油栓塞接座,15-阀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油底壳放油栓塞,包括油底壳13,油底壳13上端面设有出油接头1,出油接头1下部分嵌入油底壳13内部,出油接头1腔体内部设有阀芯12,阀芯12轴线与出油接头1轴线重合,阀芯12上方设有弹簧座4,阀芯12外圆周设有弹簧3,弹簧3一端与弹簧座4下端面连接,另一端与出油接头1的台肩连接,弹簧座4上方设有护帽6,护帽6套装在出油接头1的外圆周,油底壳13下方设有放油栓塞接座14,放油栓塞14接座套装在出油接头1外圆周。打开护帽6,通过对弹簧座4施加外力,带动阀芯12脱离出油接头1的阀座15,使放油栓塞处于开启状态,发动机内机油通过出油接头1的内腔流出,实现放油功能。
所述的出油接头1一侧设有螺栓Ⅱ11,护帽6上端面设有螺栓Ⅰ7,螺栓Ⅰ7和螺栓Ⅱ11之间设有连接线9,连接线一端与螺栓Ⅰ7连接,一端与螺栓Ⅱ11连接。
所述的弹簧座4与护帽6之间设有O型胶圈5。
所述的油底壳13与出油接头1的接触面上设有垫片2。
所述的阀芯12为单向阀阀芯。
所述的出油接头1与放油栓塞接座14采用螺纹配合连接。
所述的连接线9与螺栓Ⅰ7和螺栓Ⅱ11连接处设有连接片8。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业大学,未经辽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29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持温式龙头的改进构造
- 下一篇:小直径防砂绕丝筛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