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公路超高挖方路段虹吸式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3573.4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4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宋晓莉;孙玉海;苏聚卿;姬冬;刘超;李帅;宫浩;李琳;张冉;李本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04;E03F5/2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侯德玉 |
地址: | 25003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超高 挖方 路段 虹吸 排水系统 | ||
技术领域
该实用新型涉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排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超高 挖方路段虹吸式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国内外公路填方超高路段由于超高高侧外侧边坡具备设置急流槽 条件,通常做法是在中分带设置集水井,从集水井底部接出横向排水管,出口 直接通至超高高侧填方路基的急流槽,就可以将超高路段的积水顺利排出。
公路挖方路段超高高侧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超高高侧路面汇水很难排 出路基之外。目前,国内外通常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设置排水明沟
通过在中分带两侧间隔设置路缘石或拦水带将水汇集排至中分带的排水 明沟,通过中分带的排水明沟将水纵向排至填挖交界处,然后通过填方段集水 井将挖方段排水明沟的水排出至路基范围外。
该超高挖方段排水系统缺点是排水明沟尺寸较小,在超高挖方段较长汇 水面积较大时,排水明沟的排泄能力不能满足超高挖方段超高高侧路面汇水的 要求,排水明沟的水容易溢出倒流回路面,造成超高高侧路面积水,影响行车 安全。
2.设置中分带集水井
通过在超高段靠近路缘带一侧或在中分带内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集水 井,将超高高侧行车道路面的水收集起来通过埋在路面结构层下方的横向排水 管集中排到路侧边沟,通过路侧边沟将超高高侧路面汇水纵向排出路基范围外。
该超高挖方段排水系统的缺点是,超高段的边沟的沟深必须全部加深, 否侧连接中分带集水井的横向管接不到边沟底部,无法将集水井的水排至边沟。 超高段全线边沟沟身加深,则必然会导致边沟圬工量的加大。因此,该排水系 统不经济,对工程造价会有一定的影响。
3.设置中分带开口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通过设置中分带开口来排出超高高侧路面的汇水。 设置中分带开口后,超高高侧的路面汇水可以通过中分带开口直接排至超高低 侧的边沟,通过超高低侧的边沟将水纵向排出路基范围外。
该超高排水方式的缺点是,中央分隔带开口的设置距离受限制。《公路路 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规定:互通式立体立交、隧道、特大桥、服务区 设施前后,以及整体式路基、分离式路基的分离(汇合)处,应设置中央分隔 带开口,除上述情况外,中分带开口间距不小于2km。因此,对于纵坡较大排 水顺畅的挖方超高段,可通过设置中分带开口排出挖方超高段汇水,但是对于 纵坡较小的超高挖方段,则超高高侧的路面汇水不易排出,容易造成路面积水, 影响行车安全。
4.增设路拱线(单幅设置路拱横坡)
通过对超高高侧“+2%~-2%”的路段较长范围的排水不畅区域进行路拱 的重新布设,即设置单幅路拱横坡,尽量减少平缓区域范围。
该超高排水方式的缺点是:设置超高是因为当车辆在圆曲线上行驶时, 会产生离心力,而离心力可通过设置圆曲线和超高来控制。在高速公路上,因 车速很高,单幅设置路拱的方式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很大影响。
5.调整路线纵坡
即不设置超高排水设施,仅加大超高挖方路段的路线纵坡使超高路段的 水排出。这一做法在地形条件允许时,可以采取此方法排水,但往往挖方段地 形条件不允许,或是加大路线纵坡需要增大挖方路段的挖方量,施工成本会大 大提高。
鉴于此,为了更快的排出超高高侧道路的路表水,保证行车安全及延长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道路的建设效益,目前亟需实用新型一 种可同时满足设置灵活,节约造价,能够保障行车安全的超高挖方段的排水设 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路超高挖方路段虹吸式 排水系统,用于实现超高挖方路段的排水问题,并同时优化和延长道路的建设 效益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公路超高挖方路段虹吸式排水系统,包括超高挖方路段本体,超高挖方路 段本体由两侧的行车道和中间的中分带组成,其特征在于,
路缘石采用底部带孔的凸缘石及平缘石交替布置,且在中分带两侧设置砂 垫层,在所述砂垫层中埋设有将超高高侧路面结构内部的水排到中分带排水明 沟内的泄水管;
在所述排水明沟下方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中分带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盖有集 水井井箅子;且在集水井井底设置通信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未经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35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冶金工厂雨水分流循环利用系统
- 下一篇:蹲便器智能清洗保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