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捕焦油器的阴极线配重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4051.6 | 申请日: | 201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4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马彦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川科达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34 | 分类号: | B03C3/3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2703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油 阴极 配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化工的除油除雾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捕焦油器的阴极线配重。
背景技术
在煤化工领域煤气净化用立式电捕焦油器,其结构是由收尘极(阳极)、放电极(阴极)及高压电源组成,收尘极是由钢板轧制的六方管或卷制的圆管制成,放电极是由直径2-3mm的不锈钢丝制成。放电极下端由配重拉紧处于收尘极的正中央。其工作原理是工作时在收尘极与放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当电压达到一定值时放电极周围产生电晕放电现象,电晕产生的负离子在电场库伦力的作用下高速向收尘极运动,当到达收尘极后与收尘极上的正电荷中和而失去电性,实际工作中收尘极与放电极之间充满含油雾滴的气体,在负离子向收尘极运动的过程中与含油雾滴互相碰撞,含油雾滴被荷电并向收尘极运动,到达收尘极后荷电粒子失去电性,含油雾滴附着到收尘极上,当集聚到一定程度是受重力作用自流到设备底部汇聚流出。由此可见,设备工作时电晕极一定要靠配重拉紧拉直处于收尘极的中央,所以配重是必不可少的关键零件之一。目前在立式除油除雾电捕焦油器中的阴极线配重单纯圆柱结构,其主要缺点是气流与其底部接触面积大冲击力较大易造成配重摆动,其二无法办法调节配重高低位置造成配重之间位置高低不同使得配重之间受气流冲击力不均,其三,由于没有过度坡面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污染物沉积难以清理造成维护工作量巨大,其四、由于其和阴极线直接接触使得其在工作时处于带电状态,有着不可预估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捕焦油器的阴极线配重,解决目前电捕焦油器的阴极线配重易摆动、配重的高低不能调整,配重表面难以清理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捕焦油器的阴极线配重,设置于电捕焦油器阴极线下端,包括配重主体,所述的配重主体整体呈梭形,配重主体纵向中轴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设长杆挂钩,长杆挂钩包括钩体和钩杆,钩杆末端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配重主体上部连接有一根横向的吊环,吊环上设置有调节螺母。
所述配重主体的上段为圆台结构、中段为圆柱结构、下段为倒圆台结构,配重主体下段的倒圆台结构锥角范围为21度至23度。
所述的配重主体包括氧化铝陶瓷内核和包覆于氧化铝陶瓷内核外部的釉质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配重主体上段为圆台结构,主要用于安装吊环,吊环一端设置调节螺母,其目的是调节并固定配重的水平位置,圆台的坡面结构有防止污染物沉积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下段设计成倒圆台结构主要目的是减小气流对配重底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气流对配重的冲击力增加设备的工作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中心部位设计有通孔,通孔中穿设长杆挂钩,配重主体通过长杆挂钩的钩体悬挂在阴极线下方,通过长杆挂钩的钩杆上的调节螺母可以调节配重的高低位置。
4.本实用新型的配重主体表面包覆釉质层,表面光滑坚硬不易附着污染物,易于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配重主体,2-长杆挂钩,3-固定螺母,4-吊环,5-调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捕焦油器的阴极线配重,包括配重主体1,所述的配重主体1整体呈梭形,配重主体1纵向中轴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设长杆挂钩2,长杆挂钩包括钩体和钩杆,钩杆末端设置有固定螺母3;所述配重主体1上部连接有一根横向的吊环4,吊环上设置有调节螺母5。
所述配重主体1的上段为圆台结构、中段为圆柱结构、下段为倒圆台结构;配重主体1下段的倒圆台结构锥角范围为21度至23度。
所述的配重主体1包括氧化铝陶瓷内核和包覆于氧化铝陶瓷内核外部的釉质层。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川科达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铜川科达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40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钣金介电电泳电极结构
- 下一篇:一种有色金属灰渣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