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接触宽度提高机油冷却器结构强度的新型翅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4359.0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9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许思娜;王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勒技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499 上海市奉贤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接触 宽度 提高 机油 冷却器 结构 强度 新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机油冷却器。
背景技术
机油冷却器是汽车上一种加速润滑机油散热使其保持较低温度的装置。 机油冷却器按照冷却机油方式可以分为风冷式和水冷式,在水冷式机油冷却 器中,每一层的翅片中都有四个孔,对角线的两个孔组成一个通道,一个通 水路,另外一个通油路,水路和油路在上下的布置上交错开来。在机油冷却 器工作过程中,进入机油冷却器的机油是从发动机各个润滑通道中经过机油 滤清器进入的,在工作环境中有一定的压力,如果机油冷却器的结构强度不 够,有可能导致漏油的现象,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环境,从而影响发动机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接触宽度提高机油冷却器结构强 度的新型翅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利用接触宽度提高机油冷却器结构强度的新型翅片,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个翅片主体,所述翅片主体由至少两个支撑构成;
各支撑均由至少两个支架构成,各支架左右排布且首尾相连;
所述支架为一呈“几”字状的几字形结构,所述几字形结构包括两个位于竖 直方向上的立柱,两个立柱的上方内侧连接一位于水平方向上的上横杆,两 个立柱的下方外侧各连接一位于水平方向上的下横杆;
所述支撑前后交错排布,前后相邻的两个上横杆部分接触在一起,接触 部分的宽度不小于0.4mm,所述上横杆的接触部分焊接在一起;
前后相邻的两个下横杆部分接触在一起,接触部分的宽度不小于0.4mm, 所述下横杆的接触部分焊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翅片结构呈几字形,通过改变接触部分的宽度,加强了翅片 本身的强度,同时也加强了机油冷却器整体的强度,对整体的爆破性能也有 提高,提高了机油冷却器的工作性能。
所述上横杆的长度等于两个所述下横杆的长度之和,所述接触部分的宽 度为0.5mm±0.02mm。多个支架构成阵列形成较大的接触面积,大大提升了 支撑强度。
为了增加连接强度,所述立柱与所述上横杆、所述下横杆之间均通过倒 角连接,各倒角均为圆角。
所述上横杆为0.9mm±0.02mm。上横杆在机油冷却器中起到支撑作用, 多个支架的上横杆形成加大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能力。
所述支架的高度为3.0mm±0.02mm。支架采用一个合适的高度方便机油 和水流通。
所述几字形结构各处厚度均为0.3mm±0.02mm。为了不堵塞机油和水流 通的通道,几字形结构各处厚度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大小。
通过改变接触部分的宽度a,得到不同a值下的E值,如下表1所列:
表1
由表1中数据得知,当支撑的接触宽度a越大,E值越大,表明支撑结构 强度也越大;但是支撑的接触宽度越大,支撑与机油的接触面积也越小,就 会相应的降低机油冷却器的换热效率;E值从0.1mm到0.9mm是呈现增大的趋 势,但是增大幅度从0.5mm到0.9mm呈现下降的趋势;且从0.1mm到0.9mm,翅片 的换热效率呈现减小的趋势,但是减小幅度从0.5mm到0.9mm呈现增大的趋势; 基于上面两种情况的考虑,我们选择在不大程度影响换热效率的情况下增大 接触宽度而选择a=0.5mm的结构,最为实用,计算表明新型设计可以加强翅片 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 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一种利用接触宽度提高机油冷却器结构强度的新型翅片,包括 一个翅片主体,翅片主体由至少两个支撑1构成;
各支撑1均由至少两个支架2构成,各支架2左右排布且首尾相连;
支架2为一呈“几”字状的几字形结构,几字形结构包括两个位于竖直方向 上的立柱,两个立柱的上方内侧连接一位于水平方向上的上横杆3,两个立柱 的下方外侧各连接一位于水平方向上的下横杆4;
支撑1前后交错排布,前后相邻的两个上横杆3部分接触在一起,接触 部分的宽度不小于0.4mm,上横杆3的接触部分焊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勒技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未经马勒技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43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叉车消音机构
- 下一篇:轴向排汽排汽缸轴承座冷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