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触网格构式钢柱人工组立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5205.3 | 申请日: | 201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7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沈凌云;郭晓巍;耿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34 | 分类号: | E04H12/3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苏艳肃 |
地址: | 074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网格 构式钢柱 人工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接触网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接触网格构式钢柱人工组立支架。
背景技术
2000年竣工通车的电气化铁路均已到大修时间,车站内钢柱需要更换。一般情况下,在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施工中,支柱安装及拆除均需要安装列车在封锁时间段内施工。受铁路营运的影响,可以实施的封锁时间段较短,尤其在繁忙干线上,通常每天只有两次120分钟的时间段,给完成施工任务造成很大困难。另一方面,当前施工中使用的接触网钢柱人工安装支架,都为三角架形式或人字形式,该安装支架结构比较简单,钢柱安装需要时间较长,施工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短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接触网格构式钢柱人工组立支架,以解决现有的安装支架施工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施工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接触网格构式钢柱人工组立支架,包括可以围装在基础侧壁外的由侧板构成的壳体、在壳体前侧面焊接的支撑支架、在壳体后侧面设置的升降支架;所述支撑支架包括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架顶端的轴管;所述升降机架上安装有用于起拉吊钢柱顶端的升降滑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下,本实用新型可以这样实现:
所述壳体为通过紧固件连接的前后对接的对称的两部分。
所述壳体为设有一个可开、合的连接口的一个侧围整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这种结构,施工时,首先将壳体围于基础侧围,再通向轴管内穿接轴杆将接触网格构式钢柱底座与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支架形成转轴连接。再将升降滑轮的绳子接于钢柱顶端,利用升降滑轮将钢柱顶端拉起,则钢柱绕支撑支架的转轴向上翻起,待钢柱立直,通过基础上的定位螺栓将钢柱固定,完成格构式钢柱的安装。再撤出轴杆,解除钢柱顶端与滑轮的连接,拆除人工组立支架,即可移向下一施工地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安全有保证,可有效满足支柱安装及拆除施工的需求,宜于大面积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图2所示,接触网格构式钢柱人工组立支架包括可以围装在基础侧壁外的由侧板构成的壳体1、在壳体前侧面焊接的支撑支架2、在壳体后侧面设置的升降支架6。所述支撑支架包括支架2以及安装于支架顶端的轴管3;所述升降机架6上安装有用于起拉吊钢柱顶端的升降滑轮9。为便于安装与拆卸,壳体1选用可对接的对称的两部分构成,在前后两部分交接处设有连接沿,在连接沿上开设连接孔,在连接孔内穿接紧固件4以实现两部分的拆离与连接。采用这种实施方式,可以方便地实现壳体对基础的围装或拆离。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为将壳体设计为设有一个可开、合的连接口的一个侧围整体,这种结构,只需通过对这一个开合口的连接与打开来实现对基础的围装或拆离。
图2中,施工时,将移送车8推来的钢格式钢柱7的底座与本实用新型的支架2上的轴杆3相连接,将升降支架6上的升降滑轮9的拉绳与钢柱顶端连接,以人力或卷扬机拉动滑轮的拉绳,将钢柱的顶端拉起,使其以支撑支架的转轴为轴向上旋,实现直立并在基础上就位,以基础上的定位螺栓5将底座定位,完成安装,再将拉绳与钢柱顶端、钢柱底座与轴管拆离,移走本装置即完成该钢柱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52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隔热顶帐篷
- 下一篇:一种平台及天线支架一体化通讯铁塔